第A6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奥数 你死我活的教育
· 南京 奥数背后谁在发烧
· 小学奥数就是给自己找别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奥数 你死我活的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引爆奥数话题
■他在接受快报记者专访时称,奥数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因一句“奥数比黄、赌、毒更可怕”,引发了舆论对于奥数的关注。

  “引爆”奥数话题,事先他没有想到。他感觉自己像董存瑞一样了。这种感觉不错,他希望自己有机会炸一些“碉堡”,譬如“疯狂的奥数”“你死我活的教育”等。

  这几年,他一再呼吁给小学生们减负,反对给小学生办奥数班。几年下来,就像小石子扔到了大海里,波澜不惊。他甚至有些失望了。

  表面上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一些重点中学把奥数作为小升初录取的一项指标。但我们要问的是:奥数班屡禁不止,重点中学、社会办学机构明知故犯,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发出一个又一个的禁令之外,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监管职责?奥数高烧不退,有没有病根?南京奥数热背后,名校扮演着何种角色?快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并专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解读奥数背后的利益链条。

  孩子们被奥数绑架了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为何要对奥数开火?

  杨东平:4月12日星期天,那天上午,我在广州大学校园转悠,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考一个数学邀请赛,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我当场买了两份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试题,题目之难,让我吃惊。初中课本才会学到的几何知识,已经出现在小学生的数学竞赛题里。大家都知道,中国中小学数理化等学科教学的难度,比西方国家深一到两个年级;现在的数学竞赛,何止是将难度加深了两个年级啊!当晚我就写了一篇博文,算作见闻,起初没想到要去战斗。但,我的反对态度是由来已久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为什么说奥数比黄、赌、毒更厉害?

  杨东平:从影响面来说,奥数蔓延波及了大部分学生。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它对学生的伤害和摧残主要是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走偏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星期柒新闻周刊:很多孩子是被家长逼着去上奥数班的。那问题是不是出在家长身上?

  杨东平:很多人认为这是家长问题,但这不是问题实质。现在的奥数,已经异化了。它是围绕“小升初”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择校竞争。许多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寒暑假、双休日,家长们带着孩子辗转于各种培训班。早晨,孩子们闭着眼睛由家长帮助起床穿衣,在车上接着睡,在路上吃几口早点,一直学习到夜晚。为了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他们一人要报好几个重点学校的“奥数班”。这种考证狂潮,令人恶心。

  星期柒新闻周刊:2004年,教育部就已经明确表示,任何学科竞赛成绩都不得作为中小学升学的参照指标。既然已经与升学无关,但还是有那么多的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

  杨东平:因为在很多地方,奥数成绩依然是中、小学升学的重要参考指标。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关系着孩子能不能升到一所好的学校,家长自然就会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竞赛补习班,培训学校自然也就越开越多了。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网友在你博客中跟帖,认为奥数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一帮学校唯利是图,绑架了奥数、利用奥数来敛财。

  杨东平:其实,我也不是特指奥数,我是借奥数说话。我骂的是这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南京有个极端的例子。几年前,新华社报道过一个新闻,南京某小学5年级学生考了44本证书。为了能择个好学校,孩子们正承受着高强度的摧残。当然,奥数和英语对我们的孩子摧残最深。

  奥数就是一种数学杂技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名的中学普遍是认可奥数证书的“含金量”的,如果没有这些证书,可能孩子们就失去了一张名校的“准入证”。

  杨东平:是这样。这两年北京小升初圈子里出现的一个新词叫“占坑班”。什么是占坑班呢,就是一些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讲授奥数、英语等课程。同时,这些学校还通过或明或暗的途径向家长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参加这些课外班的孩子以后小升初时,就有“优先权”。于是就有了“占坑班”。先把坑给占了,不然名校的“准入证”都没了。这就很恶劣了。有些名牌幼儿园也是如此。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三岁能入园,一岁时就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班。这就是一个利益链条,把孩子领到这个门,家长负责交费。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能描述一下小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吗?

  杨东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是没有作业的。下午两点孩子就该放学。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格养成,身体发育,还有基础素质的培养。比如好奇心、体验自然、观察社会等等。小学生大部分还是儿童,应该在游戏中学习。更极端地说,儿童的天职是游戏。不能把孩子们陷入到分数、考证中。

  星期柒新闻周刊: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过一句“狠话”:“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既然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痛恨,可为什么教师、家长还要让孩子去证明自己是傻瓜呢?

  杨东平:奥数题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毫无意义。“奥数”这个词,不少人理解成“智慧宝典”,这是很可笑的。奥数就是一种数学杂技,与孩子的智力培养完全是两个过程。奥数本来是高中阶段对有数学特长的学生进行的定向培养,通过训练培养一些能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学生。发展到后来,奥数竞赛开始层层下移了。为了在高中选拔奥数尖子生,就在初中选尖子生。为了初中能选出奥数尖子生,就从小学开始选了。比如说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就是面向小学生开办。一些学校很恶劣,为了学校在竞赛中拿到名次,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把这种选拔下移到小学阶段。

  义务教育应该是非竞争性教育

  星期柒新闻周刊:奥数与小升初是什么关系?

  杨东平:现在小升初取消考试了,学校怎么择优呢,就看那些证书了,奥数证、英语证,一大叠证书。小升初为什么有那么强的选择性,那么强的竞争性?本来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应该是非选择性、非竞争性、非淘汰性的教育。初中年级应该是一个公平性、保障性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初中学校的差异太大了。这种差异导致了所谓的供不应求,趋之若鹜。它导致的结果是,小升初要么考试,要么考证。

  星期柒新闻周刊:既然义务教育是非竞争性教育,为什么出现如今竞争激烈的局面?

  杨东平:当年推行义务教育法,有个强制性做法,所有的示范高中、重点高中必须和初中脱节,这种做法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北京当时对六所重点高中“网开一面”,为了从事教学实验等理由,这就留了个后患。这六所重点学校,就成了家长竞争的对象。一些没有初中部的高中学校,也开始变相举办初中部,有的借壳民办,为自己的高中部选拔学生。重点高中举办初中,一时蔚然成风。

  星期柒新闻周刊:家长为什么挤破脑袋给孩子择校?

  杨东平:我们的义务教育仍然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观。中小学重点学校旨在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尖子”,强调优先培养少数专家的国家功利主义的价值,成为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主导价值。

  奥数背后是利益链条

  星期柒新闻周刊:现在有这样的怪圈:家长恨奥数、学者批奥数、学生怕奥数,但为什么怎么谴责都不足灭掉奥数?

  杨东平:奥数是个教育怪胎,扼杀孩子的身心。这个道理很简单,远不如奥赛题深奥。很多机构或者学校可以通过办班,大把赢利。奥赛经济早已将培训机构、学校绑到一起,进而裹挟学生、家长一起跳舞。课堂上,老师讲两道附加题,孩子不会做了。家长就开始着急了。有的老师就开始建议孩子上个奥数班。这里面有利益驱动。有的学校本来自己想办奥数班,但碍于影响或者面子,就跟一些社会办学机构里应外合,很恶劣。

  星期柒新闻周刊:奥数教育中是否存在拔苗助长?

  杨东平:毫无疑问。小学生被当成做题机器进行奥数强化训练,把获奖当作目的,像培训匠人一样培养我们的数学人才,这是很可怕的拔苗助长的行为。

  央视新闻调查公布的一个数据,我当时看了很吃惊。从1986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以来,共有101名选手获得金牌,近年更连续6届获得团体冠军。但迄今为止,这些金牌选手中没有一人获得过授予青年数学家的“菲尔兹”奖。我开始想,“菲尔兹”奖太难了吧。新闻中有个数据比较,在同期参赛的国外获奖选手中,已有9人获得过“菲尔兹”奖。在一项对全国奥数竞赛获奖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虽然他们中很多人被保送到了大学的数学系,但毕业后大多数人从事的却是与数学无关的工作。这就跟中国琴童一样,很多学奥数的孩子,当初并不是出于热爱数学,自己做的选择。等他自己可以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而国外的数学天才,是真的热爱数学,所以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星期柒新闻周刊:过去几十年,我们教育资源应该是越来越好了,为何现在“供求关系”却显得很紧张,择校热愈演愈烈?

  杨东平:这跟我国曾经实行过的重点学校制度有关。上世纪50年代,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中小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尖子人才。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之后,这样的教育目标已经过时。国家多次重申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然而,以示范学校、改制学校、名牌学校、星级学校等名义,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行其道。一方面学校差距在持续扩大,一方面用金钱换取学额的做法被大规模地合法化、制度化,择校热便迅速升温,一发而不可收拾。

  星期柒新闻周刊:对于改革目前“小升初”择校现状,你有何建议?

  杨东平:改变并不复杂并且早已明确,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一些落实这一方针的城市,已经大面积地取消了择校,如沈阳、盘锦、铜陵等地,并非天方夜谭。禁止初中用“考证”的方法招生,可主要参考小学阶段的表现招生,建立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可以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下放至初中,使得学生在各个初中上学都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这一制度已在许多地方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安徽省铜陵市就是这么做的,效果不错。教育者的眼睛里不能只有“才”,没有“人”。

  □快报记者 戎华

  奥数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更厉害。

  很多机构或者学校通过办班大把赢利,奥赛经济早已将培训机构、学校绑到一起,进而裹挟学生、家长一起跳舞。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