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构成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
问题少年
公元前600年,农历庚辰二月廿五日卯时,李耳降生于楚国苦县厉乡(今河南鹿邑),他的父亲宋国猛将老佐战死沙场,他是母亲在逃亡的路途中降生的。
刚落地时,就是白眉白须,俨然一副老学究模样。于是人们称之为“老子”,没想到这带着戏谑的绰号却流传千古,以致许多人甚至忘了他的大名:李耳。
李耳不仅婴儿时与众不同,到了少年时,他的脑海中总是充满着奇思怪想,他的问题不仅难倒了母亲、家将,连他的家庭教师商容老先生也说:“愚师不敢妄言。”
最后商老先生辞职了,原因是:“而是老夫所学有限,李耳所求却是无尽。”他认为李耳是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而以他的有限去教李耳的无尽,必然会误了他的一生。于是他为李耳指明了方向,说:“欲剔璞为玉,需入周求学。”(想要将李耳雕琢成美玉,就要到首都去深造)。
渊博学者
年仅十三的少年李耳辞别了母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商老先生的推荐下,他进入太学(首府大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天文、地理、太学、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
三年之后,他被聘为守藏室(国家图书馆)之吏,不到几年,他就已遐迩闻名,名扬天下。
孔子这位比老子小49岁的后生,当他去请教李耳时,此时的李耳已是一位真正白眉浓浓,白须飘飘的老子了。
孔子在和老子交流一番后,深深为他的学识所折服,老子在孔子的眼里,就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深奥难测。
周朝日益衰落,老子决定出游天下,于是骑一青牛出函谷关而去,在函谷关令尹的深情恳求下,他写了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道家思想巨著《道德经》,而后出关而去,不知所终。
被奉神仙
后来,道家思想在东汉盛行,汉桓帝开始把老子神化祭祀。
而在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时,更是把老子尊为教主,上封为“太上老君”。于是思想家、哲学家就成了神仙。
张陵之所以要把老子尊为教主,让道教皈依老子主要是因为,儒家有孔子,佛教有释伽牟尼,而道教要想与之相媲美,就要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成为道教经典。
更重要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张陵所创建的道教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老子之道以清静为宗,以虚无为体,以柔弱为用,而道教所宣扬的亦是如此。
相对于深不可测的《道德经》,百姓更容易接受那位骑青牛,手执拂尘的老神仙。他的思想在他之后影响着多少文人的言行,他为中国文人开辟了一方精神的桃花源;他的形象在他之后影响着多少百姓的言行,他为中国百姓开垦了一方精神的后花园。
(王清锋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国学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