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潘东篱:将颠覆进行到底
· 14万美金拍回《我的诗人》
· 金融危机 让当代艺术回到现实原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潘东篱:将颠覆进行到底
■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 大眼睛,大脑门,像90后一样睁大眼睛做梦■她想象中的伊甸园,神秘、无序,亚当和夏娃的表情举目无亲
  2005年,沉寂多年的刘心武因出版《揭秘<红楼梦>》大热,热的原因是其观点极其另类;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的插图《金陵十二钗》对传统仕女形象的颠覆,较之书的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只是插图,但是立即在画界引起很大反响。偏居南京仙林的潘东篱乘胜追击,同名油画完成后引来好评如潮。如今,刘心武的书已经式微,在读者中影响渐弱;但是潘东篱因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一路走在颠覆传统的路上。在完成一批极具想象力的超现实作品之后,现在,她又把颠覆之笔伸向了神秘的“伊甸园”。

  艺术不仅在天上飞

  采访潘东篱的那天,她出门参加“三月画会”闭幕聚会。南京女画家们一年一聚。巧合的是,画会以十二个人为基数,也算是“金陵十二钗”。

  见到潘东篱的时候,天已黑透,亚麻的窗帘分隔开了黑暗与光明。画室的工作台案上,一坛纯白的喇叭花开得恰到好处。夜晚,偶尔从院子里传来几声犬吠,潘东篱尴尬地笑笑,她担心狗叫声惊扰了邻居。

  潘东篱很少外出。她习惯于窝在家里,每天的活动就是以家为圆心。作画时,她常常开个收音机。外面的大小新闻基本很少遗漏。跟她聊天是愉快的事情,天南地北,她话题很多。细细听她说话,会觉得她是个很靠谱的人。

  潘东篱接触绘画跟家庭有关。因为父母是画画的,家里有艺术的气氛。国内风靡一时的《连环画报》,梵高、毕加索等名家名作,潘东篱很早就接触到了。早期的熏陶在她看来,是很重要的。“刚刚对绘画有认识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优秀作品,眼界自然比较高。比起跟在老师后面学素描的同龄人,自然高出了一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尤劲东根据同名小说创作的连环画《人到中年》,在美术界引起震动。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同样也影响了潘东篱。高考,她顺利考上中央美院连环画专业。“去北京的时候17岁。那四年看东西很多。”美院有很多老外的讲座,潘东篱经常去听,这四年,她从一个孩子的眼光转成了一个艺术家的眼光。

  对于自己的傲气,潘东篱并不掩藏。“大二开始画出版物,给一些儿童读物和连环画杂志画。也看了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的作品,没有自己看得上眼的。”有一回,外国人来中央美院做讲座,播放了一个国外的卡通展,精美的动画让潘东篱深感震撼。

  1990年毕业后回到南京,潘东篱在南京市群艺馆画过一阵子。在一次“六人作品展”中,她被江苏省版画院的几位老先生相中,去版画院学了一阵版画。个头小巧的她,经常站在桌子上刻。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版上,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很快,她在酣畅淋漓的刀刻中,找到了刻版画带来的快感。刻完一幅老人画像,潘东篱立刻有了畅通无阻的感觉。1994年,刻了两年版画的她,在江苏版画院举办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展。

  当然,傲气的她,也有觉得自己“落后”的时候。1996年,潘东篱去新加坡一家出版社做编辑。有一次,在会馆看到一个外国人做的一些首饰,她就开始悄悄嘀咕:原来,艺术可以精致到这个地步,并不是一张大画才是艺术。

  “艺术要朴素化,不能高高在上。”新加坡的四年改变了潘东篱的生活观:艺术跟生活是可以结合得很好,艺术家不能只钻在小我里,那样会很可怜。

  给刘心武画插图打开想象力

  《红楼梦》成就了很多插画大家,诸如改琦、吴友如、戴敦邦。金陵十二钗更是热门,连环画、邮票,甚至卷烟厂的烟标上都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十二钗。

  2005年,出版社准备出一套百家讲坛的书,找到了潘东篱,让她画一些配文字的插图,其中有刘心武的四本揭秘《红楼梦》的书。

  “我一直不喜欢中国传统古典美人的形象。”也许从小看多了悲悲戚戚的红楼人物,潘东篱并不喜欢传统作品中的仕女形象,工整有余,缺少生气。

  潘东篱决定颠覆传统仕女形象。第一个画的是秦可卿,双眼皮,大眼睛。刚进场的她,觉得自己画风比较冲,像个比武的新手急冲冲地冲进了武场。有了自信后,画风就越来越柔软了。

  变是必须的。怎么变,潘东篱完全跟着感觉走,“就像水淌到这儿,必须得开个阀门。一切都是按照画面的韵律节奏来。”

  交稿给编辑后,编辑打来电话,委婉地表示,十二钗看上去太抑郁了,让她加点暖色。“不用就算了。”潘东篱对自己的作品很坚持,不肯再作修改。

  后来,插画还是随刘心武的书出版了。出版社又来了电话,说读者对插画反应很不错。刘心武也打来了感谢的电话。对于潘东篱作品中的“个性”,刘心武是赞赏的。“不要问像不像,这不是观者眼中的金陵十二钗,而是一位画家心中的金陵十二钗。”

  “我和刘心武都算是在各自领域颠覆了一把传统,心有灵犀吧。”潘东篱笑言。

  金陵十二钗像一群90后

  “作为插图,画作就埋没了。”潘东篱决定单独画一组金陵十二钗。收集来的好评也坚定了她的想法。

  到底用国画来画十二钗,还是用油画呢,向丈夫咨询后,被她称为“教练”的丈夫给她指了条油画路。

  这之前,潘东篱接触油画并不多。油画是潘东篱相对“手生”的。“开始有过胆怯,真正开始画了,又觉得不难了。”潘东篱一直很推崇印象派风格的油画,塞尚、梵高之类,主要是画面的造型。画画聪明的她,很快解决了技巧问题。两年时间,她一口气画了十二张。

  宝钗低头扑蝶,发髻是简单的盘发,简洁现代。黛玉站在一棵梅树旁边,眼睛大而迷茫。元春则穿得很西化,有西式宫廷的味道。

  巴掌脸、尖下巴、大而光亮的脑门、冰凉的眼神、极其细瘦的身材,很多人看到潘东篱的油画金陵十二钗,都直呼“另类”。“像一群90后,睁大着一双眼睛,眼神没有焦点,做白日梦状。”有人如是说。

  曾有人看过潘东篱笔下的黛玉和宝钗,估摸着画家应该是个很忧郁的人。

  “我像忧郁的人吗?”她自问自答,我是唱着歌画画的,画画对我来说,就是炫一把技巧。就像吉他手谈吉他。”这话听来有几分狂傲,也许就是这份傲气,让她的画长出了个性。潘东篱自己最满意的是迎春,画的时候,把自己感动了。画面很安静,迎春直直地坐在汉白玉的护栏上,表情举目无亲。

  深圳当代艺术馆的老板来南京看展览,偶然看到了潘东篱的十二钗。这位职业的投资人赞不绝口,认为潘东篱是个大画家,迅速签下潘东篱。

  极其瘦长的亚当和夏娃

  “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的创作力。”成为签约画家后,潘东篱将一张张白纸填上自己的想象。一张去年创作的油画《风》中,主角有一张十三四岁的孩子脸,除了正常的耳朵外,潘东篱给她画上了两只“招风耳”,头顶画上了犄角。只有一条腿,没有脚趾。画面的背景有珍珠、炸药桶、飞机。“十三四岁的脸是最漂亮的,一条腿就够了,多了就啰嗦。”天马行空的潘东篱有着自己的逻辑——画面不能啰嗦。

  最近,她刚完成了一幅《伊甸园之门》,亚当、夏娃依旧是“潘东篱派”,蛇、鱼、猫头鹰、克隆羊,这些元素拼贴到一张画上。而大脑袋与瘦长的身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难怪许多人喜欢给她的作品贴上另类、颠覆、后现代的标签。

  为何作品中的眼神都是冰冷的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举目无亲的。没人能代替自己出生,没人能代替自己死亡。举目无亲是一种永恒的时尚。”

  潘东篱画画的时候感到自己像个统帅,指挥着千军万马。“虽然画面看上去冰冷,但色彩转换的时候,我自己能感觉到其中的温暖。”以最大的热情画出最冷的画,潘东篱很享受其中的冷暖。

  夫妻俩一人颠覆一部古典名著

  南京的画家圈中,潘东篱和丈夫顾宝新是让人羡慕的一对。如果说,潘东篱的金陵十二钗颠覆了《红楼梦》传统的仕女画本,那么顾宝新笔下的孙悟空面目狰狞,毫无疑问颠覆了以往可爱的猴子的形象。两大名著,一人颠覆一部。

  《灌篮高手》的主创人员之一、日本漫画家野口周三先生,看到顾版孙悟空后激动不已,特意飞到南京,寻找顾宝新。

  这个家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圈里圈外的朋友喜欢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当然,看画是每次小型聚会的“最后曲目”。当然,来这里看画的也有对他们有兴趣的艺术投资人。

  金融危机的味道在这里是闻不到的。艺术和艺术家,谁会在金融危机中首先出局?潘东篱倒是不担心: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抗跌的吧,市场早晚会回暖的。

  □快报记者 戎华

  潘东篱把欧洲古典主义的氛围、中国古典山水的园林境界和当代动漫卡通人物的形象重构为一种当代文化的视觉境阈。拼贴,成为她将文学名著形象转换为当代人文关怀的另一种方式。——尚辉(艺术批评家)

  潘东篱

  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在江苏省版画院研修,后去海外一家出版社任编辑数年。现居中国南京,职业画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