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阅读周刊·从前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古人为何好广袖
· 古代官员
退休制度
· 苏东坡最喜欢南京的什么
· “半老徐娘”原来出自南京
· 宋代的单身贵族
· 古代官员的身份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古人为何好广袖
  古人为何好广袖

  古人的服装外表,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体积都比较大且重,无法装在身上。

  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方形口袋,可以斜挎在肩上。此外,古人亦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除背负的行囊、包袱外,在古人的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着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际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所谓的“怀揣”,指的就是这个口袋。这个口袋相对较大,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细小轻巧的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为“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用四四方方的一匹帛,裁制成一个袖子,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衣服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在传世或出土的绘画作品上,也能见到对“大袖”、“广袖”的刻画。

  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部的上方,即肘后部位。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口袋内物品的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会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取东西不是很方便,但因在这个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做到的。

  《肘后备急方》和《补阙肘后百一方》这两部医书都使用了“肘后”一词,就是意在表明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查阅,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亦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因袖内口袋的位置比较隐蔽,古人常盛放一些纯金饰品和散碎银两,以及明清时期出现的银票等贵重物品。所以,中国古人又常以“两袖清风”,意指除清风外,袖内再无其他钱财。

  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正是因为放在袖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伸出“袖珍”一词,诸如袖珍书包括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巧之意。(朱筱新 来源:百科知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