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体内有湿热的人不妨在睡前点揉一会儿临泣穴
· 肖影出现在妇产科护士何雨霏家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体内有湿热的人不妨在睡前点揉一会儿临泣穴
  武国忠 著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仙学传人武国忠最新力作,其提供了最适合中国人的养生方案。独到的道家医术,《黄帝内经》养生宝藏的古法今用,任何疾病都可以从《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找到治愈方案,祛病养生。灵龟八法——储备人体原始能量最安全的八个养生大穴,打通人体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八个穴位统治众病……

  [上期回顾]

  现在颈椎有病变的人已经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也是跟现在的脑力劳动增加有关。弹拨列缺穴可以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按揉后溪穴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适用人群:有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功效。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与冲脉相通。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我以往进行养生讲座时,多次谈到过公孙穴的妙用,重点是治疗胸腹的众多疾病。温故而知新,慢慢地我发现这个穴还有其他的重要作用有待于发挥。比如治疗痛经。

  痛经是妇科发病率很高的一个病种,这种病大多为后天不良的饮食和着装习惯造成的。现在很多时尚女孩穿衣服只讲究漂亮,衣服多紧身短小,更有的露脐露背,很不注意保暖。

  有很多有痛经经历的女孩都知道,痛经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得不到很好的调养,那么很有可能对怀孕生子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道家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但每月都会复发。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为什么公孙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在中医里,公孙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冲脉具有含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调理公孙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淤止痛之功。我建议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再喝一点女儿红(不是酒,“用之有道”有介绍),治疗痛经效果更好。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穴后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如下图)。

  

  

  

  

  

  

  

  平时为调节身体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治疗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使用公孙穴时,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条熏灸此穴,每次15分钟左右,也能温补脾阳。灸的时候有个窍门,叫雀啄灸。皮肤感觉有点发烫,马上拿开,然后再接着熏灸。反复进行,犹如小鸟啄食,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女儿红配方:红糖50g、姜粉5g、胡椒粉2g,泡温开水喝就可以。主治小腹发凉、全身怕冷、手脚冰凉型的痛经。因为痛经基本上都是寒症,红糖色红养血,味甘甜,姜辛温发散,入脾胃,胡椒粉辛辣祛寒。阳虚偏寒的都可以用它来治疗。这个方子还可以做加减法:有腰酸的加枸杞;脾虚、大便稀的加红枣;行经量多时加乌梅,而加黄酒则可以温经、活血、暖胃。

  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临泣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者;中老年人;喜欢足疗法的朋友。

  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等症。

  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就是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往往被历朝历代的医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视这个穴位。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在使用这个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如下图)。

  

  

  

  

  

  

  

  

  

  

  

  我有一个70多岁的老患者,早晨起床后感觉口苦咽干,我给他开了小柴胡汤,并告诉他每天睡觉前点揉足临泣穴三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诊时,他告诉我口苦症状基本没有了,而且走路时也感觉轻盈有劲了,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岁。

  近几年流行足疗,说明足底按摩确实对人体保健效果不错。对于没时间做足疗的朋友,我建议睡前不妨点揉一会儿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一身的疲劳就缓解了。身体有湿的朋友,还能通过点揉此穴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因为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

  在学中医的人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天,老师对弟子说:“去采一种不是药的草回来,你就可以毕业啦。”弟子以为不难,沾沾自喜地领命而去。谁知几天后却空手而归,哭着脸对老师说:“看来弟子是不能毕业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弟子回答说:“我看遍了山上所有的草,但是我没有找到一种不是药的草,所以难复师命。”老师笑了:“你已经学成,可以走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少阳病,体内有热,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的人,这个穴位还有定喘的功效。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颗粒配合点按足临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医疗效果。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