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牛津
时间:2008年夏
在牛津这座古老的大学城里,有一条小街叫新学院巷,里面有一处吸引游客的风景,那便是牛津的叹息桥。与剑桥的叹息桥一样,都是仿造威尼斯叹息桥的。牛津的叹息桥也是给学子们心情不佳时,到桥上宣泄用的,不知大学生的自杀率会否因此而降低。与剑桥不同的是,牛津的叹息桥是旱桥。
在离叹息桥十多米远处,坐落着天文学家哈雷的故居,三层楼房,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墙上挂着一块牌匾,提及哈雷在此居住了40年,据说当年屋顶就是他的天文台。1673年,哈雷进入牛津的女王学院,攻读数学。他后来成为远在剑桥的牛顿的朋友,并资助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76年,临近毕业的哈雷擅自决定,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到南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居留了一年,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半球天文观察站,编制了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回到牛津后经过国王说情他才勉强获得硕士学位,因为喜欢酒精,他后来升教授时再度遇阻。
哈雷对彗星情有独钟。1682年,他观察到一颗大彗星,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的、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26岁的哈雷经过一段时期观察,认定这颗彗星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人,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哈雷从过去三个多世纪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用一年时间计算它们的轨道,发现其中相隔76年出现的三颗轨道十分相近。一个念头在哈雷脑海里迅速闪过:这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半个世纪以后,他的预测果然被后人证实,这颗彗星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下一次,哈雷彗星的回归应该是在2062年。
蔡天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