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阅读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个甲子de重逢
· 台北“故宫博物院”寻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3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个甲子de重逢
翠玉白菜(资料图片)

毛公鼎(资料图片)

 2009

  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到访京城;3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回访台北“故宫”,这是两岸分隔六十年来“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首次正式互访。今年10月,国宝将在台北聚首,举行“为君难——雍正大展”。

  焦点:3月1日访台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的国宝文物,倏忽分隔已过60年。在台北“故宫”收藏的唐代怀素《自叙帖》,其原包装盒则尚在北京故宫;而乾隆皇帝“三希堂”内的所谓“三希帖”,作为中国古代书法最精美的篇章,原本同处一室,现在却成了伤别离的见证。

  瓜子脸,八字胡。东方面孔,但却穿着西式服装,头上还戴了长长卷起的假发套。这是雍正。他扮成西洋人物的这幅画像,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如果不出意外,7个月后,它将和其他30多件雍正时期的艺术品一道,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2009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率团来到北京,向大陆“借宝”。受制于政治因素而长期分割的雍正时期国宝,终将在台北外双溪的展厅内短暂重逢,联袂完成这一中华文化交流的盛宴。

  3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开始率团回访台北“故宫”。台北“故宫”副院长冯明珠此前表示,台北“故宫”北京参访团在北京故宫受到高规格接待,因此,郑欣淼率团回访,如何给予相对的接待,正在积极安排中,甚至考虑开放参观台北“故宫”典藏国宝的库房。

  据悉,这是“两岸故宫”高层首次正式互访。

  纵深:旅程成热门话题

  “两岸故宫”一朝握手,当年国宝辗转于战火之中的沧桑一页也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2008年,这些事件的亲历者那志良先生撰写的《我与故宫五十年》一书在大陆出版,详细回忆了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

  那志良先生1924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经历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各个重要时期,是“故宫”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那志良随着南迁文物在中国大地上颠沛流离,四处躲避战火的侵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批文物几乎无一受损,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在这些娇贵的文物面前,当年工作人员不但要克服如何防火、防潮、防白蚁这些问题,同时还得冒着生命危险将文物转运。

  那志良回忆说,抗日战争爆发后,文物像逃难一样向后方撤退。尤其是在南京抢运,由于人手不足,工作人员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只要听说有了船,或是有了车皮,便不分昼夜地赶紧装运。为了运载这些文物,当时几乎能用上的交通工具都用上了,由于战时很多道路状况不好,还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一回,一辆装着古物的车经过绵阳附近的一座便桥时,司机不慎,车翻了下去,所幸这个便桥搭得不高,车只是翻下去,震动不大,箱子未坏,加上冬季河水甚少,翻车的地方没有水,最为万幸的是,这批箱子里装的恰巧是文献馆的档案和图书馆的书籍,不怕震动。

  全国解放前夕,故宫博物院被令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这些文物先被暂存在台中,后运往台北。1965年正式落户在台北近郊新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直至今日,故宫文物仍是一璧两分,60年中,北京故宫的文物曾多次在台湾多个地方展览,但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未展出过北京故宫文物。“两岸故宫”第一次正式直接交流合作,直到2009年才得已实现。

  探究:精品孰多孰少

  故宫所藏的文物珍宝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收藏,60年来因为战争和政局波动而分散两地。据周功鑫介绍,台北“故宫”将于今年10月举行“为君难——雍正大展”,为了使展览更加丰富完美,台北“故宫”计划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商借雍正画像等29件文物。周功鑫2月2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北京故宫已表示将出借27组件共37件珍贵文物供展出。

  150万件与65万件

  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北京故宫是“有宫无宝”,而台北“故宫”是“有宝无宫”,就这个问题,记者特别请教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涛,他明确表示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从两院文物收藏来看,台北‘故宫’65万件。其中60万件是从大陆运过去的,而在这60万件中,档案文件就占了一多半。北京故宫现对外公布的150万件,其中亦不全是国宝。据说全国1/6的一级文物在这里。当年文物迁台时,专家比较看重金石、书画、玉器和瓷器等,所以青铜器、宋元书画、宋元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中的精品大都运到了台湾,而有些种类的文物如藏传佛教文物、乾隆皇帝的书法、龙袍以及大件不便搬运的家具等,都放弃了或拿走很少。”

  78%与22%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国宝精品虽然有很多转运到台湾,但绝不是全部。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在回应这个说法的时候,就曾经提到,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

  清宫旧藏与其他渠道

  刘涛认为,“两岸故宫”文物收藏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同中有异。两院收藏虽都是以清宫旧藏为主,但还是有所不同。北京故宫除清宫旧藏外,近几十年来还通过征购及接受捐赠等各种渠道,吸收了大量清宫旧藏以外的藏品。

  台北“故宫”藏品的强项是传世青铜器、玉器、宋元书画和宋元名窑以及明清官窑瓷器等。刘涛说,相对这些藏品而言,北京故宫就不好比了。但由于近十几年不断吸收藏品,整体上来说,北京故宫的青铜、书画、玉瓷、瓷器等方面也并不比台北“故宫”弱,甚至可以说略胜一筹。

  一个完整故宫

  作为曾经亲赴台北“故宫博物院”考察的文物专家,刘涛发现该院的瓷器收藏就品种、规模、系列而言明显不如北京故宫。除清宫当下的宋元名窑和明清官窑瓷器外,缺项不少,像宋元重要的瓷器品种磁州窑类型瓷器,台北“故宫”就收藏得很少,形不成系列,不能与北京故宫比。

  “总而言之,北京台北两院各有特色。我赞成这样一个说法,两院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故宫。从这个角度讲,目前两院已开始的对话与交流,是十分值得欢迎和期待的。”

  人物:把带走的带回来

  “我们期待着这一甲子的重逢!”前来出席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的台湾摄影家庄灵先生2月22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庄灵的父亲庄严是著名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是第一批南迁国宝的押运者和负责人。从1933年开始,庄严就带着家眷,跟随故宫文物一路南行。

  庄灵1938年出生于贵阳,他一出生就与故宫文物结下不解之缘,最后与60余万件文物一起抵达台湾。

  抗战胜利后,故宫文物又转移到了南京。“后来,国民党从大陆撤离时,故宫文物用军舰运到台湾。”而此时,尚未成年的庄灵又成为这批文物的“押运员”。

  1980年,庄严在台北过世。庄灵告诉记者,“父亲临终时有两个遗愿,一个是三希堂,有一帖(《快雪时晴帖》)在台北,两帖(《中秋帖》和《伯远帖》)在北京,他希望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归一处。还有一个遗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把他带走的这些文物带回来。”

  (来源:燕赵晚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