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年薪5万~8万,码头搬运工月薪2500元~4000元,大企业助理包吃住每月4800元……”这样的广告词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绝对是极大的诱惑,而这些广告的发布者却是由一间门面房、一张桌子、一个沙发拼凑成的所谓“权威中介”。近日,劳动部门接到大量这样的投诉,昨天由劳动、人事、公安、工商四部门组织的一场规模浩大的专项治理行动展开,10家黑职介被连锅端。
交完钱,笑嘻嘻变冷冰冰
当执法队员来到建宁路18号一家商务楼里,安徽滁州的小伙子小李正苦着脸向职介公司讨钱,“我是周一上午到这里来找工作的,当时老板拍着胸脯讲,只要交了钱,第二天就能到单位报到,第三天就签劳动合同,每月工资2580元。”小李说,等他交了670元介绍费后,老板突然变脸,叫他到劳动部门去办一张物流的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才能上岗。“可我是初中毕业,一天都没有培训过,到哪能拿到物流证书呢?我知道上当了,要退钱,他们不肯,说是我自己不愿意去的。”
“这家公司仅是信息咨询公司,根本不能从事职业介绍工作!”执法队员在检查了该公司营业执照后说,他们和求职者签的协议“求职者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录用的或辞职的,都不退介绍费”,这些全是霸王协议。
自己给自己发荣誉奖牌
随后,执法队员来到大桥南路21号,这是去年曾连续两次被取缔过的黑职介。去年3月21日和6月18日,记者曾跟随执法人员来过这,这家黑职介曾自己给自己颁发了一块写有“2006年度信用单位评比活动优秀信誉奖”金灿灿的荣誉奖牌,后来被下关劳动监察人员当场没收。
没想到,这家职介所现在门面焕然一新,不仅名字从“小罗职业信息公司”更名为“诚信信息公司”,骗人招数也升级了,荣誉奖牌改为“2007年度社会劳动信息评比荣誉奖”,落款是“南京市社会劳动保障所”,店里还高挂着“诚信”锦旗。“上次的奖牌不是没收了吗?这块奖牌又是谁发的呀?”执法人员严肃地问坐在桌前的一名男子:“首先我们劳动部门从来不发这种规格的奖牌,其次在南京,只有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京市社会劳动保障所’从何而来?你这是伪造。”店内一名小伙子说老板不在,他什么也不知道。记者看到,这家中介仅有一张工商部门发的临时营业执照,而且还是过期的。
监督电话竟是自己的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隔壁一家百度职业信息公司,墙上贴着醒目的友情提醒:求职请到正规中介,勿到非正规中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旁边还大大地贴出了监督投诉电话。“这个电话是哪里的啊?”在执法人员的追问下,一名男子表示这电话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
“这些东西看上去非常正规,并且门口贴的职介信息上报酬都非常丰厚,我才交钱求职的。”今年40岁的泰州人老孙正好来要求退钱,“当时交钱时说好马上就能上岗的,可都一个星期了,还叫我等。”
其实,在大桥南路21号到27号,大概100米的距离内,就有5家黑职介。当执法部门的车子驶近时,一家家黑职介的店员们立刻七手八脚地关门,执法人员只能赶紧追上去加以制止。赶得不够及时的,店主就揣上财物,悄悄从后门溜走,一间空空如也的屋子里,只留下一张桌子、一部电话。
求职千万不可“乱投医”
采访中,记者发现,下关区中央门小市新村、黄家圩、建宁路、大桥南路、下关码头一带黑职介“扎堆”,这里几乎是执法部门打击黑职介必到之地。“靠山吃山,靠站吃站,这地方过路生意多!你看,外地民工进出南京大多数要从这里走,下车后,民工们两眼一抹黑,常陷入遍布在周围的黑职介陷阱。”住在大桥南路附近的一名居民告诉记者。
“黑职介打不死,煮不烂。”一名执法人员建议在南京的火车站、汽车站、下关码头,以及各大主要路口设立电子滚动屏幕或是广告牌上打出政府主办的各区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地址、电话,提醒注意事项。同时,一名业内人士也认为,“黑职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低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经营的不足。
南京市劳动监察支队副队长顾林祥表示,对一些有门面的黑职介,他们将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隐蔽的黑职介,则采取抽查的方式。同时提醒,经济危机下,找工作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千万别“病急乱投医”,建议去正规职介所。对“路边职介”,一要看其经营证照,二要看其职业许可证,方可委托其找工作。
■快报记者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