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公车花费究竟是多少”、“政府招待费做了些啥”,在深圳市财政预算专审会上,不少代表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并要求有关部门现场答复。
(2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我深为代表的这种较真精神感动,但我仍然觉得,对于财政花费的监督,“会审”的效果还是不如“常审”。
只要代表们平时不折不扣履行职责,就一定能监督好政府如何花钱。而现在一些代表困惑的是,安排审议财政预算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上千名代表对财政预算进行详细 “会审”,就像“看天书”,想不走马观花都难。况且,谁又能保证各地每年一度的送至代表手中的那份《预算报告》就是“实货”呢?之前有人披露个别地方,《预算报告》存在“阴阳脸”现象,即拿给代表审议的报告与付诸实施的“内部报告”不同。
要根治财政预算的“看了白看”的集中“会审”痼疾,就必须使财政预算得到常态审议与经常性激辩,代表的“较真精神”应表现在“两会”之下,甚至做到“一事一议、一款一审”。从而动态而及时地挤掉“预算水分”,这不是要让谁难堪,而是要让权力得到充分制衡和监督,让每一分税款的进出都彻底透明化。(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