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小木屑能破解阿育王塔身世?
· 10名武警
坚守“塔王”
· 盐城水危机事件
敲响“先污后治”警钟
· “躲猫猫”事件必须有人被问责
· “躲猫猫”事件,人大代表何在?
· “网友调查团”不能承受真相之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网友调查团”不能承受真相之重
  ■相关评论

  2月19日,“躲猫猫”事件发生转变——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网络人肉搜索显示,8名网民和社会代表中,多人实为媒体记者和官方网站版主。

  (《现代快报》2月22日)

  很明显,质疑源于那份只陈述事实而没有结论的调查报告,源于真相没有大白。但反过来说,又有多少网友真的认为网络调查团能揭示真相?

  身份其实并不重要,从外延宽泛的网民和社会代表回归到媒体记者和官方网站版主,将事件从虚拟的网络拉回了真切的现实——网络监督不可能突破自己的局限,成为超越一切权力的权力。

  在调查团与真相之间,隔着法律的壁垒。在回答“为何没有观看监控录像和与犯罪嫌疑人会面”时,相关人员称,按照刑法的规定,民间团体不得干涉案件的相关审理和调查。这或许是一个让人不能满意的回答,但却是一个再正当不过的理由。所以说,“躲猫猫”调查团的网民身份并不重要,换了谁也不会有太大作为。而网友之所以对其身份表示质疑乃至抨击,甚至不惜发动“人肉搜索”,在于网友自己的一种身份焦虑:网民究竟是谁,网络监督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而这起事件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提供了这样一个反思的视角。

  网络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它不可能借助基数的强大和汹涌的民意,取代警方进行案件调查,取代司法机关进行审判。它存在的价值只在于对其它权力进行监督。也因此,“躲猫猫”事件调查团的意义,也不是寻找真相,而在于拉近了监督的距离,减少了监督的障碍。(吴龙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