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的另类解读
· 易碎的“国学大师”
· 网友来了,真相不再“躲猫猫”
· 让幸运不落下一个白血病患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的另类解读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据说,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根据就是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他给“某个被‘双规’的高层官员看病,几个月前他还红光满面,很健康。可这时,他面容消瘦,精神不振,判若两人。”(《羊城晚报》2月18日)

  [中国青年报一评]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里,像专家所举的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翻开一些贪腐官员的案卷,我们都会发现,贪官在没有被揭露之前,其实大多吃得好,睡得好,每日里神气活现,红光满面。心理有压力,感到紧张的情况,仅仅在刚开始作案的时候,时间一长,不仅胃口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心理反倒没什么压力了。再次感到有压力,紧张害怕,惶惶不可终日,那是在被抓了以后,所谓生病乃至早死,也大多发生在出事之后。

  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天地里有这样的贪官?难道说,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心理素质特好,盛产脸皮特厚、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或者说,我们反腐败的力度还不够,贪腐者被抓的可能性太小?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每年会有这么多的贪官落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明,中国人的心理素质超群,只要法律还在,惩治腐败的行动还在继续,贪腐,就会有心理压力。

  但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中,由于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存在着特别的官场文化,这种文化,可以释放和转移贪腐造成的压力。首先,不可讳言,我们某些地区和部门,的确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在这些地方,做官就成为一种投资行为,买官者,将本求利,收回投资,获得盈利,是当务之急。贪腐无非是多挣钱,快挣钱,一本万利,只要利益足够大,获利的冲动和喜悦自然会压倒犯法的恐惧。就像在商海里冲浪一样,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上绞刑架也无所谓了。

  其次,贪腐者如果官做得足够大,为了便于作案,往往会刻意营造一种贪腐的小气候。在这个小气候里做官,若要保持清廉,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先被人诬陷成贪官,在政治斗争中率先落马,即使为自保,也干净不了。所以,凡是有这样小气候的官场,一露馅,往往就是窝案,一个单位大小官员没一个干净的。当然,在没被揭露前,这样的官场,由于大家都一样,你黑,他也不白,自然心理压力就小得多。

  人们都说,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我们也可以说,不怕贪官,就怕贪官有文化。这个文化,不是平常说文化水平的文化,而是官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反贪腐,首先要反掉这种文化。

  [快报再评]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不是诅咒,而是忠告或警告,这话儿前几年我就听到过,对于防腐反腐没有任何意义,就像中国文化从儒到佛老,劝人行善积德几千年,根本不能阻吓坑蒙拐骗一样。

  如果说腐败分子放纵情欲物欲,会像明武宗和西门庆一样短寿,这只是常识,哪用“专家”来告诉我们?若说腐败分子因为腐败行为有心理压力会短命,它的前提是被逮住的概率相当高,而事实是落马贪官绝对数虽不小,但官越来越多,被抓的贪官所占的比例却是不高的,这才是贪腐分子前仆后继的原因。

  本文所谓“不怕贪官,就怕贪官有文化”,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这个文化,不是平常说文化水平的文化,而是官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那么人们会问,这种“特殊文化”何以产生何以附丽?“反贪腐,首先要反掉这种文化”,恐怕还得寻“文化”之根,溯“制度”之源。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