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县域经济的比重占到了全省经济的60%。这一领跑全国的县域经济,源于浙江财政的“省管县”实验。
管钱 管一把手
浙江实验“省管县”,走的是行政市管县与财政省管县“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通俗一点说,就是省里管钱,市里管人。县,名义上仍然是由省辖市管理,但县财政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个一把手由省委管理(省管干部)。
县级市,由省里直管,但省里委托省辖市代管。县级市的财政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由省委管理,其余干部由省辖市管理。
浙江为什么走在前列
浙江从1953年开始,除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段时期以外,一直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
浙江之所以坚持实行这一体制,源于浙江独特的地理条件。浙江的总面积较小,各县、市之间的距离近。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从省会杭州到各市、县(市)的距离较其他省、自治区为近,省级政府的行政权力覆盖范围相对较大。每个市(地)所辖的县(市、区)也不太多。如果全省召开财政、地税工作会议,市(地)、县(市、区)的同志一起参加,比先开到市(地),再由市(地)开到县(市、区)省时、省钱、省精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浙江的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中心城市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怎么明显。相反,县(市)经济却十分活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浙江的区域经济相对独立。
多次实行“强县扩权”
浙江省分别在1992年、1997年、2002年三次对经济强县进行了扩权。1992年,出台了对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3个县(市)扩权的政策。1997年,同意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了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最近的一次是在2006年11月14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
“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为浙江经济强县(市)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实力,推动了浙江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资料整理 快报记者 朱俊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