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纬三路过江隧道年内开工
· 10个二级收费站
年内同时拆
· 十项便民措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纬三路过江隧道年内开工
为双层8车道X型,2013年通车;定淮门大街快速化改造确定不用高架
  昨天,记者从2009年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纬三路过江通道方案最终敲定为双层八车道X型隧道。目前,该隧道预可行性报告已经通过评审,环评等也向国家相关部门报批,确保年内开工。据介绍,项目采用双向八车道,按城市道路标准建设,全长约7.6公里,投资估算约48亿元,计划2013年建成通车。

  [通行能力]

  相当于两座长江大桥

  纬三路过江通道拟建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5公里处,起于浦口区浦珠路顶山转盘西侧,向东跨越规划丰子河路、规划江北滨江大道,穿越长江、江南滨江大道后,止于江东路,与定淮门大街连接,但建桥还是建隧一直没有定论。记者获悉,去年年底,在纬三路过江通道预可审查会上,隧道方案最终胜出,具体为双向八车道双层隧道过江,隧道内设上下两层,每层四车道,上层为江北至江南方向,下层为江南至江北方向。

  虽然看上去设计与目前在建的纬七路过江隧道差不多,都是双层结构,但是市交通局副局长李颜平昨天指出,其实有很大区别,“纬七路过江通道,采用的是平行的双隧道方式,每条隧道只向对岸的一个方向单行。但纬三路隧道,两条隧道不是平行而是呈X状交叉,每条隧道又分为上下两层,可以往两岸的两个方向对开。”据透露,每个车道宽3.5米,每层高度为4.5米,单条隧道的日通行能力约为6万辆,相当于大桥的通行能力,而两条隧道加起来,就相当于两座长江大桥的通行能力。

  [具体走向]

  连接六条干道,限速80公里

  与纬七路隧道时速100公里不同,纬三路隧道设计时速为全线80公里,据悉,这是为了使它更好地与市内道路相接。

  在预可行性报告中,双向双层8车道的X型隧道由左、右两股通道组成,左线通道暂命名为扬子江隧道,右线通道暂命名为定淮门隧道。左右两股隧道在江北从浦珠路与定向河路交界处引出,到江中分离,左线穿过潜洲至江南扬子江大道,右线连续穿越潜洲和江心洲至定淮门大街。

  为什么不把两条隧道合并成一条?记者在询问了有关专家后了解到,“如果单建一条隧道,隧道从长江底下爬上来只能接到定淮门大街的中部,如果再去滨江大道还得绕一大圈,为了和主城内的交通路网很好地联系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滨江大道上也设一个出入口。”并且结合这条线路交通量预测后的结果,过江交通朝河西的流向和朝主城流向的交通量基本相当,相关部门才设计出了纬三路过江通道为双层八车道X型的隧道方案。

  李颜平介绍说,之所以把纬三路过江通道设计成X状隧道,除了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外,还能最大限度衔接了江南主城和江北的6条主要城市道路,大大缓解了车辆过江后的分流压力。据透露,这六条城市道路分别为江北的浦珠路、丰子河路、江北滨江大道和江南的定淮门大街、江东北路及江南滨江大道。

  [安全设施]

  每隔80米设逃生门

  记者了解到,纬三路过江通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在抗震和抗洪指标上非常“苛刻”。抗震方面,地震的基本烈度为7度,而纬三路过江通道要求暂按8度地震设防,而在抗洪上,按照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标准设计,按30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校核。

  另外,纬三路过江通道安全方面设计上也作了周全考虑,隧道每隔80米就有一扇红色逃生门,上下层可相互疏散。

  [收不收费]

  收费站规划在江北,不一定启用

  之前政府部门表示,纬三路过江通道限速80公里,不会设立收费站。但记者却在规划图中看到了收费站,设在江北。

  对此,相关部门解释,“虽然我们设计了收费站,但是从长远看,并不一定启用,也许待这条隧道建成后,已有其他方式代替,如采用汽油费、年票制或者电子收费系统等等。”

  [相关建设]

  定淮门大街不做高架了

  “定淮门大街上还要不要做高架?”最近有市民向记者询问,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定淮门大街快速化改造确定不做高架。据了解,经过两轮的专家论证,快速内环北线西延工程实施方案于昨日最终敲定,设计为宽60米,10车道的快速地面道路,而此前预留的高架桩基墩位也将在此次建设中改造。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的地面快速化道路完全能够满足纬三路过江通道对接古平岗立交后的交通需求。

  “从这条路两边的交通量来看,西面的过江隧道是8车道,东面的古平岗立交、模范马路隧道则是10车道,所以中间‘肚子’的部分设置成10车道不会出现车流堆积的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吴胜华 罗超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见习记者 李蓓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