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禁演员当医托应升至法律高度
· “公款按摩局长”倒在了谁的枪口下
· 券商佣金标准不能由政府一刀切
· 选网民当代表,更需代表当网民
· “余震时不许跑”是什么规定?
· 大量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的背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量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的背后
  ■公民发言

  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决定对北京市身宝饮料厂等720家企业的76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予以注销,其中包括了石家庄三鹿集团、广州金鼎乳制品厂等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的企业。(2月17日《广州日报》)

  这720家企业,真正属于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其实只有三鹿一家。企业倒闭、破产、停产、不再生产许可产品等占到很大部分,而绝大多数的都是清一色的“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因此,这里面肯定和铁腕保障食品安全没什么关系,但是,却能充分显示出经济寒冬背景下食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局。

  倒闭、破产、停产,这些含义已经很直接了;“不再生产许可产品”可能意味着生产转型但更有可能意味着减少生产品种缩小经营规模;而占到绝大多数的“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呢?大概不可能是企业忘记申请延续的无知,更不可能是企业对那张证书的不屑,最大的可能是因为经营困难而造成事实上的停产或减产,只不过懒得去主动申报罢了。大批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一把温度计,测量出了经济寒冬之下企业生存环境的温度,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巨大影响表露无遗。

  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食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关涉的是日常消费品,经济危机对其在销售环节的影响应该不至于很大,既然庞大的消费市场依然存在,那么这些被注销许可证的企业会否转入地下继续生产呢?转入地下生产会不会已经上升为一些企业的暂时性“过冬策略”?不难看出,依法注销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其实不算是对质检部门的考验,相反,真正的考验正是从注销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那一刻才刚刚开始。明乎此,再回过头来看“720家只有一家是依法吊销”,就非但不会产生铁腕保障食品安全的兴奋,可能反倒还会感到有些隐隐担忧了。(舒圣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