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储藏室里“人类的家谱”
· 进化:未来人类会成啥模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进化:未来人类会成啥模样?
  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只要一个物种没有灭绝,这个物种的进化就会一直进行下去,万灵之王的人类也不例外。150年前,达尔文告诉了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告诉了我们是谁,那么,假如人类能够战胜面临的越来越复杂的生存环境与社会问题,人类将会往何处去呢?千年之后的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正在进行的进化

  有些人认为,人类现在已经达到进化的顶峰。事实上,进化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只要一个物种没有灭绝,这个物种的进化就会一直进行下去。

  有的观点认为,进入全新世(1.2万-1万年前持续至今)后,人类的体质特征似乎没有明显变化,其实并非如此。近万年来,人类仍在进化,颅容量、头骨形态特征、抵抗疾病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微观的演化。脑量的增加一直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在距今700万-600万年前的古猿,其颅容量与黑猩猩接近;距今440万-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其颅容量为400-530毫升左右;距今250万-160万年前的能人,颅容量为510-752毫升;距今170万-20余万年前的直立人,颅容量为600-1251毫升,平均为1050毫升左右;距今20万-10余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颅容量为1100-1500毫升;距今5万-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颅容量为1300-1750毫升。这期间,人类的脑量一直是呈增加趋势。一些学者对更新世晚期以来现代人的颅容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近万年来人类的颅容量并非没有变化,只不过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继续增加,而是向缩小的趋势发展。非洲成年男性的颅容量在6000年中平均缩小了95-165毫升,女性缩小了74-106毫升。颅容量大小的降低,意味着颅骨尺寸的缩小,这表明人类体质特征仍在变化。近视眼、颈椎病的增多,这些所谓的“退化”,其实也是正在发生着的进化。

  反对进化论的人常常以蟑螂为例进行反驳。他们说,蟑螂的身体结构从4亿年前诞生到今天都没有变化。其实,蟑螂也一直在变化。从第一种蟑螂药问世到现在,人类已经研制出了许多种灭蟑药物,但每种药物都是在最初有明显效果,不久之后就毫无效果。为什么开始时能杀死蟑螂,之后就没有灭蟑效果了?就是因为蟑螂迅速进化出对药物具有抗药性的品种。

  进化的代价

  著名的医史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的张慰丰教授说,不要以为人类的进化是轻而易举的,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是要付出代价的。

  直立行走是人类通过进化而来的能力,并非天生,正是这种先进的进化,却让人类付出了“代价”。背痛是人类最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之一,许多人一生中总有些时候要受到背痛的困扰,美国著名的篮球明星麦克格雷迪原本是一个个人能力相当强的球员,就因为背部受伤,背痛时时发作,篮球技艺大大下降。人的背部非常容易受伤,这正是因为人的脊柱有先天缺陷造成的。动物脊柱原本的构造是作为拱顶使用,为了支撑起动物的身体。在人类直立起来后,脊柱从“房梁”变成了“立柱”,不得不承载起承受人体重量的重任。为了支撑人的头部,并使体重在髋关节和下肢上保持平衡,脊柱演化出一道道S形:下背部大幅度向前弯,形成了脊柱前弯;上背部向后弯,形成了脊柱后弯。这种S形的脊柱,使人类在保持身体平衡和以双足运动时既省力又灵便。但人类的直立体态却对弯曲的脊柱施加了过多的压迫和间接作用,让脊柱的下半部承受了非常大的负担。

  人类能够将身体后仰,把脊柱向后弯成弧形,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出向后弯腰动作的哺乳动物。当人在做这种运动时,就会觉得下背部紧绷,这正是因为压缩负荷增加,脊柱间的纵向关节彼此挤压造成的。由于下脊柱是弯曲的,所以脊椎骨必须长成楔形:宽的部分朝前,窄的部分朝后。下背部的负荷最重,楔形的弧度也最大。人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贸然举重物或伸展过度,都有可能导致最末端的脊椎滑脱或被压扁,引起疼痛;或者压力使脊椎背部的脆弱结构受损,导致骨折。这种危险是不会在其他脊椎动物身上出现的,因为它们不是直立行走。

  进化的危机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现代的人也在不断发生着进化,但很多进化都是针对人工环境所改变的。如果人工环境遭到了破坏,比如突然来了场自然灾难,人是否还能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人类会不会被自然所淘汰?”一谈到这些进化所带来的危机,张慰丰教授就非常忧虑,他曾经有过假想,如果神农架里真的有野人,如果把野人放到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看看野人是否能适应我们现在的人工环境。“可以推测,大多是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的。”

  人类面临的威胁是全方位的,其中有天灾,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地球气候变异,冰雹、海啸、龙卷风、地震,灾难层出不穷;但最可能迅速致命的是人祸。在一项调查中,科学家发现:过去600年中,全球灭绝了4.4万种昆虫。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许多昆虫的灭绝都是与生存环境遭到人类破坏有关。人类的强大是弱小物种消灭的原因,而人类自身的灭亡将在于自己过于强大,却看不到自身的弱点。每灭绝一个物种,都可能会给人类造成不少麻烦,比如,鸟类减少将引起令人担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扰乱自然界的降解机制、种子传播和昆虫控制。

  根据自然选择的规律,环境的变化会使不适应的生命被淘汰,适应的生命则继续存活。那么人类会怎么样去适应这个急剧变化的环境呢?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人类是否会变成普遍耐热的种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类身体对重金属的分解能力与抗菌能力是否会大大增强?

  未来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未来人类会进化成啥模样?张慰丰教授、田大成教授等专家都认为,这太难预测了。人类的未来进化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社会将发展成什么样。但当前科学无法准确预测出未来一千年直至上百万年间的环境变化,也无法知晓人类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变化。

  但是,人类的好奇心并不会因此而平息,曾经有很多人用自己的作品来猜测人类的未来,并做出了多种大胆的猜测,假如未来我们尚未灭绝的话,人类可以有几条不同的道路供选择:

  进化停滞:人类在身体外形上不会再有任何改变,因为科学技术已经能够人为终止近乎残酷的“物竞天择”,进化现在纯粹是一种学术讨论。

  单一人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种也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新生物种: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新的人类物种可以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上进化形成。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因为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三倍,因此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

  半机械人: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能允许在大脑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人的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机器与人脑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共生智慧,可能保留也可能不再保留今天被我们称为人性的这些特质。

  基因人种: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还像个小伙子,人的寿命就可以超过120岁,甚至更长。

  快报记者 孙兰兰 张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