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最早是“铁马”(风铃)的别称,宋代时才具备今天所说的“放风筝”的含义。
明人陈沂所著《询刍录》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可见“风筝”最早的名字叫“纸鸢”或“风鸢”。《续博物志》的记载甚至说风筝还有医学用途:“今之纸鸢,引采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也。”
关于“风筝”的起源,最邪门的说法是“风筝”乃是间谍行为。刘邦建立汉朝后,不久赵国的相国陈豨(读xī)自立为代王,开始造反。刘邦亲自带兵讨伐,终于灭掉了陈豨。陈豨的造反牵连到了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和陈豨私交很深,当年陈豨被任命后,曾向淮阴侯韩信辞行。韩信拉着陈豨的手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满腹幽怨地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认为您应该早作防备,如果您对朝廷有什么想法的话,我愿意为您在京城做内应,这样,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为了给陈豨做内应,韩信派人制作了纸鸢,放飞到空中,想用这玩意儿量一量刘邦居住的未央宫的远近距离,以方便闯入宫中捉拿刘邦。这就是《事物纪原》所记载的:“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韩信量一量未央宫的远近,是为了挖掘地道通往未央宫,攻刘邦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这个计谋没有得逞,陈豨和韩信都被杀身亡。不过“风筝”这一发明创造却就此流传了下来。 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