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靠纳税人贴补的国企凭什么奢华无度
· 院士不知羞耻让国人蒙羞
· 别剥夺农民工对四万亿的知情权
· 晒财产之前先晒晒公共开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院士不知羞耻让国人蒙羞
  祝国光博士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及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题组主要成员。(《21世纪经济报道》2月3日)

  [中国青年报一评]

  老实说,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已经对我形成了“审丑疲劳”。但浙大博士后贺海波的论文造假还是引起了我的震惊。

  让我们看看有关方面的表演吧!祝国光受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委派回国打假,并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但祝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工程院表示收到举报,正在立案调查;浙江大学方面两次打电话给祝国光,称“造假行为系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    

  出现学术造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及所谓“声誉”,高校、研究所等学术单位甚至是主管学术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讳疾忌医”,一味地护短,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自我纠错能力。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诸多学术造假被揭露后,有关方面大多持如此态度。

  难道,对于国内那些以学术为生命的大学、研究所,在利益面前,追求真理的信念、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纪律的维护、学术良心的捍卫,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微不足道吗?可以说,正是学术自我纠错机制的缺失,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的能力,学术界造假被揭露的几率很小,即使被揭露,所接受惩罚很小。在利益大而成本小的驱动下,所以,我们不仅出现学术造假,而且出现大面积的学术造假;不仅学术造假在各个领域风行,而且学术造假前仆后继,在造假者跌倒的地方不断前进。

  [快报再评]

  此事件是学术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学术界的信誉伤害极大。相关国际刊物编者已明确表态,今后对来自中国的论文要更加慎重(“提防和排斥”的委婉表达)。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中国学术界应该对造假者集体表达愤慨,应该群起而攻之,以防类似事情再发生。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据“浙江在线”后续报道,事涉这次学术造假、剽窃论文事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竟然有脸指责“祝国光此次不遗余力地打假,根本原因出在自己一项即将公布的研究成果威胁到了祝国光所服务公司的商业利益,该研究结果表明这家公司生产的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某药物的实际疗效与宣传效果不符,于是该公司试图收买李连达不成,便出现了祝国光的举报事件”。祝国光动机如何与他揭露的结果有什么关系?你该回答的是祝揭露的内容是否成立!有这样不知羞耻的院士是国人之羞,先撤了他再说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