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阅读周刊·文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东进序曲》拍摄内幕
· 有趣的汉语知识
· 《史记》四百年后定书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有趣的汉语知识
  她和伊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

  “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何谓“书香”

  原来,古人为防止蠹鱼蛀书,在书中放置“芸香草”,给书留下一股幽香。宁波天一阁书籍不蛀,就是芸香草的功劳。由此,读书人家称为“书香门第”,并引出许多跟“芸”字连接的词语,如“芸帙、芸编、芸签、芸窗、芸阁”等。

  没有纯洁的语言

  一位教授说:除原始语言之外,没有纯洁的语言。老太婆天天念“阿弥陀佛”,这是印度语。汉语纯洁吗?“自由”、“平等”这些词,来源于佛经翻译。汉语早已不纯洁了。语言越发达,越不纯洁。英语最发达,最不纯洁。

  年龄的古称

  出生三天,“汤饼”之期(邀亲友,吃汤饼)。

  周岁,“初度”。《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幼年,“生小”。《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童年,“龆龀”(换牙),又称“垂髫、总角(扎髻)”。《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九岁,“教数”之年。

  十岁,“外傅”之年(出外就学)

  二十岁,“若冠”(若,弱小)。

  三十岁,“而立”之年。  四十岁,“不惑”之年。

  五十岁,“知天命”之年。《论语》“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之年。

  七十岁,“古稀”之年。杜甫《曲江》:“酒债寻常到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八九十岁,“耄耋”之年。

  百岁,“期颐”(百年为期:颐,颐养)。

  爹爹和哥哥

  “哥”,外来语,起初写作“歌”。唐代称“父亲”为“哥”。

  顾炎武《日知录》: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棣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而称之为“四哥、三哥”,亦可谓名之不正也已。

  敦煌石室发现的句道兴《搜神记》:“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歌歌”(父亲)是唐代早期的写法。

  这个习惯直到元代还存在。元曲《墙头马上》:“我接爹爹去来……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这里“爹爹”和“哥哥”都是指“父亲”。

  为何称“令堂”

  “令堂”(您的母亲):“令”是敬词。“堂”是什么意思?古代住屋,前面突出的部分叫“堂”,东西墙叫“序”,堂后叫“室”。“堂”为母亲住所,所以敬称“令堂”。

  “先生”种种

  “先生”称谓已经使用三千年,最早见于《论语》。后来用法多样化,例如:“古者称师曰先生”(《初学记》引《释名》)。“先生,老人教学者”(昭记·曲礼上》)。“古谓知道者为先生,犹言先醒也”(《韩诗外传》)。“先生,长者有德之称”(《战国策·卫策》注)。“老成之人称先生”(史游《急就章》颜师古注)。“博士,史称先生”(卫宏《(汉旧仪》)。“吾闻先生相李兑”(《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称相面术士唐举)。“先生不肯视”(《庄子·人间世》中木工匠石的徒弟称匠石)。“先生不受”(《庄子·让王》中列子之妻称列子)。不仅称男人,也可称女人。

  (周有光 来源:语文闲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