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有36个博士头衔。这么多的头衔,压在一介书生身上,俨然京剧里大战洪洲的穆桂英,背后插着一大堆花翎,好看是好看了,做戏的成分比较浓。
可国人心目中胡适最上“档次”的,恐怕还是那几十个博士头衔。中国人都知道胡适是个学问家,到底胡适的学问大在哪里,多数人却答不出来。也许来源于这样的简单逻辑判断:拥有36个博士头衔的人,能没有学问吗?于是,“我的朋友胡适”,便成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人自抬身价的开场白。
所以我很赞成方舟子的讲法:“捧胡多是伪君子,骂鲁必是真小人。”有些人崇拜胡适,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就像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喜欢到处标榜自己是红楼粉丝一样,这是个“品位”问题。
但胡适先生却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苦功得来的,十三个是白送的。”后来,他又“白得”了22个名誉博士头衔。
由此可见,胡适这一堆博士帽,并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东征西讨得来的,而是外人喜欢他的名气,双手奉送的。
但与一般的伪教授不同,胡适的学问的确是货真价实的。所以胡适的假博士问题也就无人深究了。
大家认为胡适是个搞学问的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非也。胡适恰恰深得“功夫在诗外”的真味。玩人际关系,玩沽名钓誉这些东西,许多人玩不过胡适。
《李敖传》称,胡适晚年欣赏李敖的才能,想把他收揽到自己门下,就写了封信给好友赵元任表明心迹,信里引用了清朝学者李恕谷的名言: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大意是:交朋友是为了制造生前的势力,收徒弟是为求身后的名声不朽)。胡适连收个徒弟都这么实用主义,甚至想到百年以后要让弟子们给他传扬名声,可见城府极深,绝不是一般人所认为书呆子式的学院知识分子那么简单。黄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