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拜网络发展和普及之功,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反腐的一块阵地。不仅是网络为监督腐败提供了便利,消费支付电子技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公务消费如果全走银行电子支付系统,那些造假的公务消费就会无所遁形。这不仅是一些发达国家防止公务消费腐败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些地方推出“公务消费卡”的理由。而广州政协委员建议给公务用车安装GPS,也同样是技术反腐的又一个手段。
得益于技术发展,为技术反腐提供了可能。但问题是,技术再发达、再进步,其对反腐的意义和作用也仅仅是工具性的。就像菜刀是否用来切菜,决定权在人不在刀。同样,技术能否在反腐败中利用,在反腐者不在技术本身。比如,官员财产公布制度,目前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做到,但决策者的“缓慢”令人诧异;再比如,防止公务消费造假的公务卡,也完全可以起到效果,但总有各种借口而使之变形走样。
技术反腐的困难,不仅是要不要把技术用到反腐上,还有面对技术的发展,有些决策者会有意无意地通过种种手段限制技术,迫使其远离反腐。比如,禁止“人肉搜索”,就等于给“人肉搜索”的反腐价值判了死刑。技术为反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如果没有反腐的决心,得到技术优势的反腐大业,仍可能原地踏步。“GPS监督”或许不现实,但却是对更大反腐决心的一种倒逼。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