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爷爷讲的那些故事 陪伴我长大
· 一生做着上海梦的小姚
· 走过战争的父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爷爷讲的那些故事 陪伴我长大
倾诉人、执笔人:陈汉忠 54岁 军人 玄武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家都以为造就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所需要的是智慧,他们都错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品格!”同样,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如我爷爷,他们身上也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品格。

  爷爷曾经戏弄了一把日军

  爷爷年轻时精明能干,脑子绝顶聪明,做事也很有毅力。听奶奶说,爷爷当年为了驯养一只捉野兔的鹰,曾经一个礼拜没有合过眼。那是一种家养的鹰,训熟练了,可以扑抓奔跑中的野兔,再把战利品衔给主人。但是,训鹰要过一个难关:必须让鹰连续7天站在人的胳膊上不休息(俗称抬小鹰)。为此,爷爷真的7天没睡觉,把那只鹰驯得飞翔似闪电、捕食如疾风,令同行羡慕不已。

  当日本侵略者派兵江海平原的时候,爷爷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许多抗日救国活动。他曾多次掩护苏北新四军的交通员,还资助过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一次日本鬼子的炮队经过当地,路上掉了一个炮车部件,爷爷捡到后立即交给附近的新四军部队,部队领导验证后说,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部件,对新四军也没啥用。于是,第二天爷爷就和几个乡亲把这部件送还给日军部队,日军军官十分高兴,连连说:“良民大大的!”

  爷爷最爱给我们讲故事

  爷爷在旧社会念过几天私塾,识几个字,也读过一些古书。我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缠着他讲故事。每次,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好,那你们先给我捶背。”于是,我也记不清究竟有多少个繁星满天的夏夜,我们几个小伙伴轮着给他捶背,他给我们讲《三国演义》、《水浒传》、《七剑十三侠》、《珍珠塔》……每讲到紧要关头,他就突然刹车,连连说:“时间不早了,明天要上学,下次再讲,下次再讲。”我们几个嘟嘟囔囔,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其实,爷爷很喜欢儿孙们听他讲故事,他突然叫停,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不想耽误我们第二天上学,二是他要吊吊我们胃口。因为隔不了一两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准会再缠住他不放,他也乐此不疲,继续给我们讲故事。

  对他自己的往事,爷爷生前却很少提及。解放多年后的一天,县里派人来调查,查一位名叫陈永高的老党员。原来,县档案部门在整理旧档案时,发现地下党组织曾发展了一名叫陈永高的人入党。县里为落实政策,让那些为新中国建立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享受应得的待遇,找到了爷爷。但是,面对这些,爷爷摇头否认。事后,他说在帮助地下党和交通员时,人家是让他填过一张表,但已经记不清那是什么表了。爷爷的心态很平和,他说:“过去即使做过一些事,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谈不上什么回报。”

  到家时爷爷已经入土为安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雨夜,一封加急电报带来一个令我难以置信的噩耗:我最敬爱的爷爷病故了。悲痛欲绝的我匆匆处理完手中的公务,立马赶往老家。那时交通不便,我先搭车,再乘船,然后再搭车,又转车,等赶到家里时,爷爷已经入土为安。未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愧疚的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在老人的墓前叩了三个响头。

  其实爷爷患病已有一段时间,前几次他病倒了,经过治疗,慢慢又挺过来了。但最后一次发作时,他似乎有某种预感。他对前来探病的三妈说:“我这次看来是不行了,不能再和你们一起打牌了。”三妈安慰他:“伤风咳嗽的,没啥,过几天就会好的。”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了。那次,我休假在家,几乎什么应酬都没去,我想多陪陪他老人家。我在他身边,他似乎也精神了许多,见我一直陪着,他一再说:“部队的事要紧,走吧!”休假期满离家的那天上午,我见被头痛折腾了一夜的爷爷刚刚入睡,既怕惊醒他,又怕他知道我走伤心,就没有喊他。我站在爷爷的病榻旁,注视着头发胡子全白了的爷爷,心里在默默念叨:康复吧,爷爷,我一定会再回来看你的。

  谁知,此次离别竟是诀别。父亲后来告诉我,老人嘴上劝我回部队,实际上心里舍不得我走,那天他醒来后见我不在身边,就反复问我的下落。那天,爷爷流泪了,从那天后,他再也没有提起我,直到停止呼吸。我知道爷爷的良苦用心,人们常说隔代亲,我是他最疼爱的长孙,他怎能不想我呢,只不过他怕耽误我的工作,把思念埋在心底罢了。

  岁月匆匆,爷爷离开我已经二十七年了,我始终没有忘掉爷爷,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品格为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