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常回家看看》 咋就歧视了女性
· “掣肘”最初为放权
· 梁冀甘戴 “绿帽”
· 倪震的遗传基因
· 比比谁更冷
· 墓碑上的密码
· 阿扁读书未免迟
· 与拉玛永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常回家看看》 咋就歧视了女性
  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在武汉大学罗萍教授眼中,居然有了性别歧视。罗萍是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长年研究女性维权问题。她逐句点评:“在大家心目中,爱唠叨的是女性,该受累的也是女性”。而对于爸爸这个男性,罗萍说,歌词上是这么写的,“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却反映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视。罗萍认为,这些“唯小人与女人难养”观念的“现代版”,麻痹了社会。

  我看到这个报道很惊诧,惭愧为什么没有这个敏感来识破这个“密码”。我立即问身边的几位女性,包括自己的妻子,发现了这个“隐藏的阶级敌人”没有,她们连说没有。我以得胜口吻说:“你们就是罗教授讲的那种身受其害而乐在其中的所谓知识女性啊。”她们感谢有专家学者在为女性群体站岗放哨,但说这首歌就是对女性的歧视,一时还是转不过弯来。

  如果承认“唠叨”是对女性的歧视,那么公共场合让女士优先;社会性选举规定女性必达比例;各级组织重要公报中的姓名标女不标男;社会各类考试不得排斥或限制女性;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评各类女性十佳,等等,岂不都难逃歧视的嫌疑?

  事实上,《常回家看看》既表达了归家儿女孝敬父母的心情,也表达了家中父母关爱晚辈的感情需求。做儿女的都未觉得是对母亲的歧视,做父母的也没认为有男女不公。儿女们回家跟爸爸“说说工作的事情”,跟妈妈“说说生活的烦恼”,正是这两点在瞬间击中了父母和儿女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才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远归的游子不妨试试,跟爸爸说说你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你工作的事情,不让父母发愣才怪。易国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