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夸一夸问“回扣清单”真假的网民
· 论“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倒掉
· 用石油稳定基金取代垄断
· 法律应该尽快清晰界定“贿选”
· 避免房价大跌需要选择的艺术
· “回扣清单”也只是意外监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夸一夸问“回扣清单”真假的网民
  【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轩尼诗XO:采购单价840元,每瓶回扣252元;3斤装轩尼诗XO:采购单价1680元,每瓶回扣504元……这几天,网上爆出一张令人愤慨的回扣清单:江西某副科级干部利用采购之便,一个月就捞了3万多元回扣。(1月6日《东方网》)

  正如前段时间网友曝光的官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一样,这样的帖子必然会激起人们的无限愤慨。可贵的是,此次网络表现出了罕见的冷静和理性,许多网友并没有被这个不明来源的帖子牵着鼻子走,而是理性地质疑起帖子的真实性。不少网友表示,这张清单“来历不明”,没有具体的人名和确凿证据,不排除是有人编造出来哗众取宠,甚至故意“抹黑”打击别人。

  在网络一次次地被贴上暴力标签、一次次被人讥讽“空有一腔道德激情”之后,这份“不轻信、不盲从、不跟风”的网络理性非常可贵。网络监督要想真正担当起反腐重任,要想成为道德卫士和被主流接受和认同,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不辨真假就乱抡道德大棒、不问事实就群情激愤的狂躁和轻率,学会接受这样的伦理: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谈是非。没有对真假的理性判断,没有“先问真假”的意识,网络永远只是一堆无用的情绪排泄物,永远成不了大器,永远摆脱不了让人又爱又恨、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尴尬处境。

  也许这张回扣清单暗合坊间官员吃回扣的传闻,也迎合了一种痛恨腐败的情绪,而且这种事情也很有可能发生——但这一切仅仅是可能,事实依据在哪里,哪个官员吃了回扣,清单又从哪里来?不首先弄清这个事实,所有的道德激情和反腐义愤都是空洞的。先入为主地发起网络讨伐,就可能沦为某些人手里的棍子。更会给某些害怕网络监督者留下妖魔化网络的口实:瞧,轻听轻信、不辨是非、以讹传讹、造谣生事、杀气腾腾、充满话语暴力,这就是你们力挺的网络监督。

  正因为网络有这种轻听轻信的品性,导致了许多网络暴力的发生。比如在虐猫女、铜须男、最毒后妈等事件中,网友们不辨真假地肆意发泄着愤怒和不满,就给自己带来了“网络暴力”的污名,让许多人谈网络色变,对网络形成了极深的恐惧。网络从此也一直生存中“易滋生暴力”的污名下。

  也正因为网络监督养成了没有多少人愿意核实事实的恶习,网友很容易被蒙蔽、挑逗和利用,易于被编造的故事和场景所迷惑,易于冲动地作出道德判断,这成了许多人利用的弱点。从“雅阁女宣称月薪3000以下就是下等人”到“网络惊现90后炫富女!钞票满天飞”,诞生了许多利用网民愤怒感的商业炒家,他们操纵着话题,刺激和挑逗舆论的关注和批判,进而从中获益。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网友此次面对“回扣清单”时表现了可贵的理性,抵制住了轻易挥舞道德大棒的诱惑。是的,一旦“先问真假”的理性成为网络共识,网络监督的未来才真正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