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之徐冰专栏】
当年海南与北海的烂尾楼造成近千亿银行坏账的场景,在2009年是否会重演?在任志强看来,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之于普通公众,却很难做出清晰判断,因为查不到银行关于房贷的权威数据。而就在1月6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还说,“即便去年房地产市场经过了调整,价格发生了大的变化,住房贷款质量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水平。”
个人房贷的质量,未必能完全对应说明烂尾楼所导致的银行坏账究竟如何,而任志强的吓人言辞,更多的也是着眼于2009年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前景,本质上并无新意:假如政策不适时纾困,地产企业在2009年就有可能倒闭一批。
原因自然是资金链的紧张。去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曾发布报告称,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平均下来,每家内资开发商资金缺口达1201万元,相当于2007年年销售收入的24%。
资金链的紧张,实际意味着中国地产业在2009年有可能进行比较剧烈的调整,同样,银行的坏账也会随之增加。任志强勾画的某些场景,看似满含要挟,意在向国家要更多的救助政策,但他提到的危机的确是存在的。毕竟,连带头大哥万科2008年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也分别下降了9.2%和8.6%,其他地产企业日子如何,实在不难揣测。
当前的共识相对明确,成交量的回升必须要靠价格下降来实现。两难之处在于,就企业来说,降价如果引发亏损而导致企业倒闭,降价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就宏观调控层面,降价最好不要演化成整个行业的剧烈动荡,地产业的硬着陆,很容易引发相关行业的连锁反应,从而放大整体的经济风险。有分析认为,假如地产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硬着陆,可能意味着中国固定投资的21%将消失,25%的全社会贷款将可能成为不良贷款。
虽然这样的结果也许不会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地产企业没有生死之忧。国家对地产业的更多救助有理由期待,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救济?显然,是否有可能倒闭并不是救济的当然理由。可能的应对也许是:整合一批无法维持的企业,视市场发展陆续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以此帮助有更大承受力的企业度过困难期,同时也使这些企业承担起稳定市场的使命,促使市场逐渐回暖。2009年会否是地产业的凶年?对某些企业来说,也许是的。但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也许恰恰孕育了机遇。(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