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民声/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分手后,我们从未在南京街头相遇
· 88岁孤老有了个“傻闺女”
· 爷爷听孙女讲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88岁孤老有了个“傻闺女”
“晒幸福”第二站,大家登录都市圈圈网www.dsqq.cn一起投票吧
  玄武区的“幸福社区”评比正在激烈进行中,昨天记者走访了新街口街道北门桥社区的“心灵驿站”,了解了香辅营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究竟哪个更温暖人心?大家可以上都市圈圈网(www.dsqq.cn)进行投票。

  北门桥社区

  11岁孩子:走出精神病母亲阴影

  在北门桥社区,记者见到了上小学4年级的小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每天放学后,小霖不是先回家,而是直奔学校附近的居委会,这里的心灵驿站早已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小霖是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心灵驿站的负责人徐玲和李熙春告诉记者,两年前第一眼看到9岁的小霖,他们就觉得这个孩子有点特别。“个子比同龄孩子瘦小,还特别内向。别的孩子见到人都会打招呼什么的,可小霖只是默默坐在一个角落里,一声也不吭。”当工作人员上前跟他说话时,小霖还是一句话不说。他们意识到,小霖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原来,小霖出生不久,他妈妈就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后来又被进一步诊断为精神分裂。妻子无法自理,儿子还嗷嗷待哺,小霖的爸爸不得不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妻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对于小霖来说,物质上的贫困还不是最严重的,妈妈时不时发作的歇斯底里才真正让他不安和恐惧。去年6月,大家发现大热天小霖戴着个大帽子。摘下帽子一看,他脑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原来,前一天晚上妈妈突然发脾气,失去控制,她挥起家里的菜刀,失手砍伤了小霖,差一点就伤到了脑神经。

  紧急会议之后,大家迅速行动:首先,最好让小霖搬出来住;其次,要尽快消除这次事件造成的阴影。现在小霖被爸爸带着在家附近租了个房子住。小霖告诉记者,“阿姨们告诉我,其实妈妈很疼我,但是她生病了,所以即使打了我也都是无心的。”

  10岁生日那天,心灵驿站的工作人员给了小霖一个惊喜:他吃到了有生以来第一块生日蛋糕。

  小霖只是心灵驿站众多辅导对象中的一人,自从2005年开办以来,这个小小的心理疏导组织为1500户家庭提供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服务。“其实我们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所有工作都是社工们兼职的;而这些心理辅导工作,全是大家花上工作外的空余时间进行的。”为了让工作更专业更有效,大家还常抽时间参加专业的心理疏导培训。

  香辅营社区

  88岁孤老:别再叫我孤老,我有亲人了

  “别再叫我孤老了!我有个傻闺女!”曹玉珍中年时就失去了丈夫,靠打工勉强过活,现在靠低保金度日。而如今,她又有了亲人,她口中的“傻闺女”是隔壁楼上的社工于小琴。2005年,通过社区介绍,她们结成了帮扶对子。“怎么说她傻呢?”老人乐呵呵地给记者娓娓道来。

  去年初冬,曹奶奶突然得了重感冒。“我躺在被窝里起不来。”眼看曹奶奶没出门,小琴心里敲起了小鼓,上门跑了一趟,发现老人在被窝里一个劲发抖。“当时我都没力气说话,只晓得说冷。没成想她就把自己衣服脱下给我了。”当时小琴发现老人尽管穿了两件毛衣,可都松松垮垮还有不少破洞,“这哪能保暖呢!”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立马脱下羊毛衫,把带着自己体温的衣服给老人套好。

  曹奶奶扯出一个灰色的衣角向记者示意,“你看,就是我现在身上这件,可暖和啦!”第二天一早,曹奶奶家的门“咚咚”响,原来小琴又来了,这次她送来的是羽绒服。“正好买多了穿不着呢,您穿吧!”可眼尖的曹奶奶一眼看出来,“咦,这不就是昨天你穿的吗?”再瞅瞅小琴,她身上换了件旧棉衣。“这傻姑娘呐!”

  老人有时下楼走走,常常碰到小琴。只要她手里拿着吃的用的,一定会分老人一半。“有回正好碰到她买盐水鸭,马上给我装了一半,还尽挑好肉装。” 老人说,小琴一直都没成家,自己收入也不高,可不管什么好东西都想到她。“这傻闺女,哪怕吃碗馄饨,也要给我分一半,这样的闺女,我还能说啥?”

  现在曹奶奶早把小琴当成了自己最贴心的闺女。见她一直没成家,老人顾不得腿脚不好,还是忙着给张罗对象。“我就希望小琴有个好归宿,也算是了了我一桩心事。”

  胡主任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社区将原有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升级为“助老探访组”:“每个探访组由三名成员组成,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名志愿者,一名热心邻居;三人锁定一名固定老人,登记在案,进行长期服务。”尽管这个新模式还在实践与完善之中,登记在案的探访组也才16个,但更多的则是社工和志愿者们默默照顾着全社区的3000多名老人。

  新闻附件

  成贤街社区

  诗词歌赋社

  社区诗词歌赋社由善于作诗谱曲的老同志自愿成立于2003年8月,现有创作、演出人员50多位。五年来,社区的新面貌及好人好事都成了社员们的创作源泉。不论是社区黑板报、宣传栏,还是联谊会、艺术节等活动,都能见到社员们的作品。2008年6月,诗词歌赋社出版了《成贤诗声》,共收集作品200多首。

  唱经楼社区

  倾心帮就业,热情助创业

  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想方设法为大家挖掘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实行单独帮扶”,为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调查并登记个人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等,有针对性地推荐工作。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给大家出谋划策。

  大石桥社区

  家庭趣味运动会

  每年一届的家庭趣味运动会,社工们巧花心思,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各类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经过几年的活动积累,社区现在已有金陵太极拳队、健身气功队、花样柔力球队、寻趣轩八十分扑克牌队等7支主要队伍。平常社区为了组织和引导社区各个健身团队,还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指导和传授技艺,定期开展各健身团队的友谊赛与交流。

  快报记者 钟晓敏 见习记者 沈晓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