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临近春节 社会救助站遇尴尬
· 个人无偿赠房也要缴营业税
· 养老金月增加151元
· 意外怀孕花季少女惨死
· 员工不满工资 纵火泄愤被拘
· 工行携美罗联发“美罗牡丹卡”
· 大客高速翻车 4人死亡
· 试用期是如何规定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临近春节 社会救助站遇尴尬
  数轮寒潮过境,苏城气温骤降,苏州市救助管理站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一大早,副站长刘兴林就忙着打电话安排工作:今天要护送6个智障外地流浪人员返乡。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救助站的接待量与日俱增,所遇到的尴尬也是有增无减。

  一天能讨百元

  乞丐不屑进站

  走进位于苏州市火车站附近的该市救助管理站,眼前的景象和我们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在这里,我们很少能看到那些常常出没于繁华街道两旁、以乞讨为生的老人,更多的是那些失业的打工者和无家可归的孩子。据刘兴林介绍,在该救助站受救助者的平均年龄仅在30岁左右。失业的外来打工者占到了受救助者总数的50%,而流浪老人的比例不到10%。

  来自河南商丘的张军(化名)是前天刚到救助站的,而在此之前他的职业就是乞讨。去年初,在一位自称是他“老乡”的陌生人的怂恿下,张军被骗到了常熟从事乞讨。“原本说好是打工,但到了常熟他们就逼我去要饭。”然而让张军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他每天穿着破衣服在街上“游荡”,一天下来竟能讨到100元。“碰到节假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讨到200元。”据张军透露,事实上他的这些收入在同行中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乞讨者都不愿意被送到救助站。

  刘兴林说,即使是在前几天苏州碰上寒潮的时候,很多乞讨者还是不愿意住进救助站。“因为到了救助站就会被遣送回去,而在街上乞讨的收入远比他们在家种田高。”但由于国家规定,救助站不能强行收留流浪人员。“按照规定,收留流浪者必需经过流浪者本人的同意,他们不走我们也无计可施。”

  “跑站骗票”

  救助站只敢送短途

  街上行乞的老人不愿进站,可有一部分人却削尖了脑袋往救助站里挤,那就是“跑站骗票”的“求助者”。

  刘兴林说,在每年救助的人群中,“跑站骗票”的求助者大约占到了5%左右。这些人经常游走于各大城市的救助站,通过假身份证和编造的“凄惨遭遇”博取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同情,而在获得免费火车票后便来到火车站高价卖出。“特别是在每年年末火车票紧俏的时候,这类人特别多。有时一天能碰上两三个。”刘兴林就曾在某年的年末时段2次遇到同一个“求助者”。“一开始他说他姓王,来自河南。没多久他又来了,说自己姓金,来自云南。”当刘兴林当面揭穿该“求助者”的真面目时,该求助者竟然一时想不起自己的真实姓名。

  刘兴林算了笔账,按照每年7000人的救助量来计算,假设被骗取的车票平均价格在100元,那么一年在“跑站骗票”上,该救助站就要损失7000×5%×100=35000元。为此,现在该救助站不得不改变了以往“一包到底”的救助遣回方式。“原来我们购买火车票,都要尽量保证求助者能够到达家乡。但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对于那些头脑清醒、没有残疾同时又无法确定身份的求助者,我们只会为他们购买半程或者更短的车票。让他们下车后再去寻找当地的救助站帮忙。在赠票时给每张票都打上孔,并在背后黏上个人情况说明。”但即使如此,由于鉴别困难,前来骗票的还是络绎不绝。

  再过十几天就是春节了,现在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平均每天要接纳20多名求助者,而这个数量正在与日俱增。刘兴林希望今年能少一些“跑站骗票”的“求助者”,同时也希望那些流浪街头的乞讨者能够配合工作,相关部门也可以出台一些具体操作细则。

  何寅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