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时,吴晓灵委员建议取消地方上的GDP考核指标,朱永新委员则批评地方上存在“要政绩的时候是一个数字,要补助的时候又是一个数字”的问题。
(12月29日《新京报》)
两位委员的表态在网上博得了一片掌声,这是可以想象的,“地方发展唯GDP论”早就被舆论批了个体无完肤,过于追逐GDP不仅牺牲环境、民生,而且还带来了在GDP数字上弄虚作假的风气和畸形的政绩观。这样看来,取消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指标,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倒是觉得,GDP考核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不至于要完全取消。吴晓灵委员的提议带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如何把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从“GDP中心论”中剥离出来,也就是说,如何减少GDP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权重。
不容否认,虽然GDP考核现在有诸多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GDP考核本身并没有错,GDP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指标,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考核地方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际惯例上,GDP更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的问题在于,在考核中过多依赖GDP,而忽视了诸如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其他指标。取消GDP考核,看起来更多只是一句意气之话,相反,减少GDP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权重,增加民生、环保等指标的考核,倒是现实的做法。
现在我们正在和国际金融危机作斗争,保增长和拉动内需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此起彼伏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内需的有力手段,毫无疑问,动辄上千亿的政府投资同样会成为拉动GDP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晓灵委员提出的建议可谓适逢其时——危机往往也是转型的好时机。毫无疑问,在当前背景下,保增长和拉动内需将是考核地方政府的两大指标,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又是GDP数据增长最便捷的来源。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警惕“地方发展唯GDP论”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固化。也就是说,在考核体系上,应该尽快作出改变,大幅降低GDP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增加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等考核指标的权重。事实上,改善民生恰恰也是解决民众后顾之忧、增加他们消费信心的根源所在。
当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因势改变不应该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考核体系的全面转身。因为这么多年的发展经验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干瘪的GDP数据,而是民生的全面改善,是民众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的幸福感。(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