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生活常州
3上一版  
PDF 版
· 2条轨道交通线将穿越北部新城
· 丈夫赌钱 妻子责骂遭暴打
· 弟弟赖账 姐姐录音追回钱
· 36000平米市场只有30多家商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丰臣公司投入近亿当宝丰市场“救火员”却陷入“泥潭”
36000平米市场只有30多家商铺
  位于新北区的宝丰市场是一个有着966家商铺的大型服装市场,2002年,该市场由常州某房产公司投资数亿启动开发,此后温州的一家营销公司取得了经营权,没有料到的是,该公司采取的“温州模式”不仅没有“兴市”,反而使市场一片混乱。2004年,经政府出面,丰臣房地产有限公司充当了“救火队员”,投资近亿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然而,由于经营权的旁落,接盘者再次陷入了无法经营的“怪圈”。6年的时间,市场萧条依旧,何时能有转机,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商铺一点生意也没有,下午就打烊

  “一点生意也没有,你看周围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好多店下午就打烊了”。在位于新北区的宝丰市场,一楼经营外贸服装的商户李女士沮丧地说。

  据介绍,宝丰市场位于常州新北区的黄山路,正好处于开发区的黄金地带,市场内有966家商铺,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在其附近,已兴起了近十家市场。“以前叫歌顿名品广场,后来改成了宝丰市场,商铺倒蛮多的,地理位置也不错,但人气‘凄凉’”,宝丰市场一老经营户说。

  《生活常州》在现场看到,营业的商铺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商铺都是大门紧闭,多数商户如李女士般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在绣十字绣,有的则聚在一起闲谈。

  “幸亏在这里做生意不要付租金,要不谁会来。”在一楼经营某品牌的张小姐告诉《生活常州》,“现在市场给了商户一些优惠政策,只要缴纳1000元定金,就可以在这里开店,除了水电费要自理外,市场不向我们收取任何费用。”尽管如此,前来驻扎入户的生意人并不多,“只有30多户在这经营,而这样的情形已经好几年了。”宝丰市场的管理人员说道。

  宝丰市场的“前生” 坎坷

  事实上,在整整6年的时间中,市场的发展可谓曲折,从原来的歌顿市场“变身”为目前的宝丰,从当初的开发者双源公司到目前的接盘者丰臣公司。其间的曲折离奇,让这个原本被众人看好的市场命运坎坷。

  “市场是从2002年真正启动的,那时候市场的名字还是‘歌顿’,开发者是双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双源)。”有知情者回忆说, “2002年1月8日,双源公司找了一家温州的策划公司合伙,确定由这家公司负责商铺的经营和销售,当时主要看中了浙商的策划能力”。据知情者称,这家名为温州市章派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章派公司)的团队其实只有数人,注册资金仅10万,其负责人名叫章云波。

  此后,双方签订了《委托销售及招租协议》和《经营管理协议》。 两份协议明确了双方的代理法律关系和委托经营的法律关系。2002年8月6日,经章云波为法人的歌顿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注册,该公司正式拥有了歌顿市场的经营权。

  经营权旁落,接管者身陷尴尬    

  市场招商启动伊始,效果就不尽如人意,“由于经营者采取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温州模式,包租、返租、免租等各种政策相继出台,经营者也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段实行不同的政策,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少先入伙的购买者发现,后来者享受的政策要优惠得多,感觉上当受骗了;另外,商铺当初的定价为11000元/平方米左右,大大超出当年同地段同类商铺的销售均价。”当时参与整个招商过程的知情者回忆说。

  市场的混乱直至2003年11月8日歌顿市场试营业后仍未得到解决,已投资的商户看到惨淡的市场,开始向经营方交涉,更有甚者要去政府讨说法。

  2003年11月24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丰臣公司根据政府发文以“主办单位”的身份接管了“歌顿”,市场也正式更名为“宝丰市场”。“当初接手时,966户商铺已经销售了180余户,已包租签约的有50余户,以返租形式签约的有220余户,剩下的490余户,由丰臣公司接手购买了其产权,到目前已花费近亿元。”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作为“救火者”身份介入市场的“丰臣”,却迎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经营权的“旁落”,使宝丰市场陷入了“无法经营”的怪圈。

  萧条的市场何时才能“复活”

  “当丰臣开始履行市场经营的职责时,章云波却离开了常州,本该交接的部分资金也被带走了。”知情者回忆说。 丰臣公司有关负责人承认,章云波的离开,对公司来讲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按照当初的思路,在取得经营权后,公司会启动一系列的市场营销计划,但尴尬的是,手脚被束缚了,因为一旦经营,章云波就会以其经营者的身份来和我们交涉”。

  此后,丰臣公司多次以发律师函的形式,希望章云波能回常解决此事,“但他就是不回来,根本找不到他人。”丰臣公司有关人士无奈地说。 据丰臣公司派驻宝丰市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丰臣公司是主办者的身份,必须履行其与商铺业主之间的合约关系,“光是每年返还给商铺业主们的租金就要340万左右,这样的钱我们已经足足还了5年,尽管这些包租返租协议是前任公司和业主们签的。”对于宝丰市场的未来,丰臣公司的有关人士仍旧看好,但前提是,章云波要有解决此事的姿态,“老这么躲着怎么行?”

  日前,《生活常州》辗转联系到了章云波的代理律师马洪兴,向章云波转达了《生活常州》核实此事的意愿,但章云波并未做任何回应。

  目前,宝丰市场的萧条依旧,何日会有转机目前仍是个未知数,而对于深陷市场已久的商户来说,前途还是一片渺茫。对于宝丰市场的未来以及其最终的走向,《生活常州》仍将予以关注。

  刘劲松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