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扁案”风暴中的特侦组
· 无可奉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扁案”风暴中的特侦组
 从2007年4月2日成立至今,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特别侦查组”掀起了台湾政界、舆论界的风暴。一批平时风光无限的台湾政界名流、商界大腕经特侦组侦查完结后,成了阶下囚。而陈水扁案第一阶段侦查完结被移送法庭后,围绕着“是否羁押陈水扁”,特侦组与负责审理“扁案”的台北地方法院进行了一场司法大战。深陷“扁案”中的特侦组,无疑成了这场连续不断的风暴的中心。而以陈云南为主任的“特侦8人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被正在形成的历史“记录在案”。

  捉放扁 特侦组抗告失败

  11月12日,几乎所有的纸媒都把戴着手铐的陈水扁作为当天的“封面人物”。同一天,台北地方法院合议庭作出裁决,将陈水扁羁押禁见。

  这以后将近一个月时间里,陈水扁成了媒体的“宠儿”,绝食、写诗、写遗书……善于作秀的他演出了一幕接一幕的闹剧。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特侦组却在低调地有条不紊做着他们的工作——起草针对陈水扁的起诉书。

  12月12日,特侦组的8位检察官面对媒体,公布了对陈水扁家族和同案的第一份起诉书。281页厚的起诉书建议台北地院给予陈水扁“最严厉的制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台北地院在13日凌晨当庭无保释放了陈水扁。

  这以后,特侦组与台北地院围绕陈水扁的捉与放打起了一场司法大战——特侦组提起抗告;台湾高等法院撤销台北地院释放陈水扁的裁定,发回台北地院更裁。

  而台北地院羁押庭于18日宣布维持早先的决定:释放陈水扁。特侦组抗告失败,这个团队遇到了新的挫折。而之前,它的运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前身“查黑中心” 没有正式编制

  台湾地区2000年领导人选举,在野的民进党,以“改革者”的角色争取到了选票,替代了在台湾地区执政五十一年的国民党政府。陈水扁“执政”后,曾经试图改革过去国民党施政贪腐的恶劣印象。

  陈水扁任命的“法务部长”陈定南发现,简称“高检署”的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很多检察官在地方法院检察署服务时有相当丰富的办案经验,调升到“高等法院检察署”之后,却只能处理一些上诉、再议等事务性的业务,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如果这些优秀的检察官能投入整肃贪污案件的侦办,一定可以达到澄清吏治的功能。

  当时的“法务部”根据陈定南的意见,提出在“高检署”成立“查缉黑金行动中心”,调集一、二审优秀检察官、调查员合署办公,以发挥统合效果,全力扫除黑金。名为“查缉黑金”,目的就是严打黑帮暴力犯罪及政商挂钩的金权犯罪。但是台湾没有“高检署”可以侦办这些案件的规定,这个中心也就不是编制内的正式机关,所以“查缉黑金行动中心”等与是临时性的组合。

  大刀阔斧 斩黑金行动惹争议

  查黑中心在2000年7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敲锣打鼓的成立仪式背后,也有不以为然的意见,认为查黑中心人单势孤,不可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作为。

  事实上,查黑中心成立后,绩效确实不错,办了许多以往台湾民众认为是权贵犯罪的刑案,例如具有黑社会背景的“民意代表”颜清标、罗福助,都在查黑中心的努力下,被提起公诉。

  查黑中心运作几年来,成绩有目共睹,台湾主管金融业务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其中负责检查业务的检查局长李进诚,因为涉及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内线交易放空案,即台湾媒体称的“股市秃鹰案”,也被查黑中心起诉。

  台湾社会最难侦办的贪污案件是“民意代表”,主要原因是政治人物操弄族群撕裂,“民意代表”贪污犯罪一旦东窗事发,就不断嚷嚷着是敌对阵营的“政治迫害”,接着通过各种关系向检察机关施加压力,干扰案件的侦办。

  陈水扁授意成立查黑中心,是打着如意算盘的,想借着查黑中心的检察力量,来清算国民党时代的贪污舞弊。可是,民进党自己并没有做好自我管理,印证了“权力使人腐化”这句名言。查黑中心的大刀砍完了国民党,发现民进党也存在着贪腐,不逊于国民党时代,侦查的脚步,开始转向民进党的官员和“民意代表”。

  这些“民意代表”对查黑中心非常痛恨,所以在审查查黑中心的预算时,称查黑中心是“黑机关”,不在体制内,适法性有很大的瑕疵,应该裁撤。

  “修法”给名分 地位确立

  可是台湾民意不容许“民意代表”假预算来整肃查黑中心,几次预算都在舆论强烈要求下过关。检察系统的有志之士认为,长久以来查黑中心都是以“任务编组”的形态存在,也真的不是办法,于是开始草拟法案,企图经过“修法”,来给查黑中心一个名分,名称就应该叫“特别侦查组”。

  “特别侦查组”有点仿效美国的“特别检察官制度”,权力非常大,在美国尼克松时代发生“水门案件”时就成立过,克林顿任内发生“白水案”时也成立过,都是为了调查总统的滥权或贪污。

  去年二月“检察总长”陈聪明就任后,寻访人才组织特侦组。四月二日特侦组正式挂牌运作,承担起严打黑金的重大责任。

  依编制,特侦组可以有六到十五名检察官,包括一名特侦组主任。陈聪明并没有把名额编满,当时进入特侦组的检察官,包括起诉马英九特别费案的侯宽仁、查黑中心时代的执行秘书沉明伦、起诉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机要费”贪污案的周士榆。

  其他检察官包括,侦办过三·一九枪击案的台南地检署检察长朱朝亮、高雄高分检检察官吴文忠、板桥地检署主任检察官李海龙、高检署检察官周志荣、台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越方如、检察官林嘉慧。这些检察官办案经验相当丰富,堪当严打黑金的重任。

  初战受阻 两名检察官去职

  特侦组是一个专门侦查高官显要犯罪的侦查机关,所以台湾高层的特别费贪污案、“经济部”投资华扬史威灵航太工业案、中华航空公司采购飞机弊案,还有一直疑云重重的“三·一九枪击案”,都是特侦组侦查的案件。当然,陈水扁涉嫌贪污,这么重大案件的侦查重任也落在特侦组身上。

  特侦组运作初期相当不顺,原因一方面是特侦组检察官及工作人员来自台湾各地,需要时间整合;再者,以往查黑中心人单力薄,留下不少旧案,特侦组必须消化这些旧案之后,才能顺利运作。

  台湾民众对特侦组“爱之深、责之切”,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严打黑金不法的机关,当然希望他们能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可实际运作了半年,特侦组只是清理过去留下的旧案,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媒体、“民意代表”对特侦组都多有批评。

  这些批评有些是善意的,希望特侦组励精图治,能有一番作为。但是,“民意代表”的批评,往往背后另有深意,因为特侦组的成立,如果领了尚方宝剑、龙头铡,清廉自持的“民意代表”当然不怕,偷鸡摸狗的“民代”,生怕不知何时,尚方宝剑会刺向自己的要害,当然希望除之而后快。

  压力环伺下,特侦组的检察官一直默默忍受着,外界的攻击却不曾停歇。在族群撕裂的台湾地区,拥有检察的权力,就会成为攻击的箭靶,不论蓝、绿阵营,都视特侦组为眼中钉。马英九特别费案,特侦组检察官侯宽仁被指曲解证人原意,侦查笔录造假。

  一番风风雨雨之后,侯宽仁离开了特侦组,另一名检察官周志荣也因求学深造离开了,留下来的检察官只剩下八人,接着却要面临陈水扁的贪污案,社会各界也期待着特侦组能办出名堂。

  律师出身 陈水扁招数多

  特侦组侦查陈水扁贪污洗钱案,面临的对手与其他案件相当不同,不但诉讼招数层出不穷,干扰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陈水扁是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虽然后来成了政治人物,法律的基本功却没因此搁下。律师最擅长的就是挑毛病,特侦组不能大意,让辛苦的侦查成果,因为一点点小错误而付

  诸流水。

  五月二十日,陈水扁下台前,特侦组就悄悄清查了他跟太太吴淑珍的账户,收集可疑不法资金的证据。只是,陈水扁还在台上,受到法律保障,特侦组不能光明正大的调查,只能清查台湾的资金部分,因为海外的重要资金线索,被当时的“调查局长”叶盛茂隐藏了起来。

  陈水扁下台当天,特侦组就把贪污案分案侦办,这个举动引起民进党的“民意代表”不满,质疑特侦组太不给陈水扁面子。特侦组知道,贪腐势力的第一道反扑已经出现,未来更要小心谨慎。

  瑞士向中国台湾寻求司法互助的消息曝光,陈水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了,公开向台湾人民道歉,承认自己的太太把金钱汇到海外,但他还是强调自己没有犯罪,那些钱是他选举剩下的钱,没有其他的钱。

  陈水扁没有说实话,特侦组经过追查,发现陈水扁还向台湾的企业索取金钱,这些钱都放进自己的口袋,或者已经流向海外,除了被瑞士方面冻结的资金,陈水扁在国外还有其他的钱,而且都是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陈水扁自己心里有数,小动作也纷纷出现。除了一再通过传媒宣示自己“清白”,更频频到台湾乡间“取暖”。

  表面上,陈水扁是到乡下寻求台湾人民的支持,实际上,这些乡下的“民意代表”,选举的时候都收了陈水扁的好处,他的下乡,就是告诉这些徒子徒孙,别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干扰特侦组的侦查。

  为了打击特侦组,陈水扁还企图拉拢朱朝亮、吴文忠两位检察官,制造检察官私下会晤被告的“新闻”。好在没有得逞。

  沙盘推演 特侦组见招拆招

  特侦组的检察官们当然知道陈水扁的伎俩,他们研拟对策,逐一化解陈水扁破坏案件侦办的小动作。

  侦查计划很重要,尤其是精细周到的侦查计划,可以事先预料到很多可能发生的状况。特侦组每一次进行的搜查、约谈,都经过事先精密的沙盘推演。从八月十六日起,特侦组发动了九次搜查,除了陈水扁的住处、办公室被搜查外,他使用的人头、金控财团、免税商店,都在搜查之列。

  特侦组密集搜索,甚至同一处地点被搜查两次以上。特侦组利用当事人放松警戒,误以为“检察官已经搜查过,不会再来了”,通过二次搜查才能顺利搜索查扣重要的证物。陈水扁大账房陈镇慧收藏的重要证据,就是在这个策略下顺利搜查查扣的。

  陈水扁有很多“死忠”的部属,他的办公室机要是当然成员,一些他任命的“部长”,也都对他唯命是从,特侦组必须从这些部属突破,才能找出真相。

  特侦组羁押陈水扁的心腹,并不是如陈水扁徒子徒孙指责的仅仅为了“押人取供”。陈镇慧收押当时,特侦组的检察官就告诉她,“你在陈水扁办公室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到了看守所,你仔细想想,想想你的丈夫、小孩,你值得承担这么大的压力吗?”

  一句掏心窝的话,打动了陈镇慧,前思后想,她决定诚实面对。她的全盘招供,配合特侦组查出的事证,确立了陈水扁在“机要费”上的犯罪事实,也证明了他汇往海外的钱是犯罪所得的洗钱行为。

  “高检署”查黑中心两年前因“机要费”以他人发票诈领核销,起诉吴淑珍等四名被告贪污及伪造文书。特侦组起诉陈水扁,当然也有贪污罪,不同的是,过去起诉的贪污法条是利用职务诈取财物罪,这一波起诉,除了原先的法条外,还多了侵占公有财物罪,这两项犯罪,最低的刑期就已经是十七年。

  穷尽所能 特侦组一个不放过

  尽管陈水扁辩称“机要费”是“特别的特别费”,实际上却不是如此。依法律规定,“机要费”不能囫囵吞枣地核销,即使由出纳单位先发给陈水扁办公室的费用,陈水扁办公室也只能保管,因为先发出来的费用是公款。

  既然是公款,陈水扁把这些由他的办公室保管的公款“搬”进私人口袋,就是明显侵占公有财物的贪污行为。

  “机要费”每一笔花费,都需要单据核销。以往查黑中心起诉吴淑珍的不法所得是一千四百八十万新台币,实际上,购买三家百货公司礼券的一千一百九十五万的发票,还有每年的“机密费”,扁家都放进了私人口袋,金额超过亿元。

  另外,不法洗钱的部分,就是被瑞士检方所冻结查扣的二千一百万美元(折合新台币七亿),这笔钱扁家称是“选举结余款”,却不敢放在台湾,通过层层人头转汇到海外,受益人全是扁的子女陈致中、陈幸妤。特侦组追查这笔洗钱真是穷尽所有可能,简直“上穷碧落下黄泉”,把所有账户都摊开来,才把扁家的金流图像拼图般凑齐,让外界能一窥全貌。

  特侦组检察官林嘉慧在起诉书上这样表述,“一般人对于洗钱的认知,就是把黑钱漂白。贩枪、贩毒的赃款,利用银行、债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管道,让这些赃款找不出来源,通常经过两层漂白,就已经‘很功夫’。扁家洗钱管道相信可以成为洗钱防制的教材,不但管道多、层次复杂,使用的货币之多也是难以想象,可以说是洗钱的‘经典之作’”。

  特侦组起诉扁家四大弊案,14名被告,起诉书公布后,很多民进党的绿营人士看了起诉书,才知道他们曾经拥护的“共主”竟然是贪婪到如此不堪,就连曾是陈水扁副手的吕秀莲也说,虽然同在一个地方上班,但她到现在才发现,她完全不认识陈水扁。

  在厚达281页的起诉书公布之后,陈水扁在绿营人士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一落千丈,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萧条,失业人口急增的当下,很多人在年关前被裁员,很多人预计没了年终奖金,但反观扁家,除了“海角七亿”,在岛内还有宝徕近百坪(一坪相当于3.3个平方米)的豪宅,最近还传,一坪值新台币130多万元的“元大一品苑”,扁家就订了两户。去年十月,知名艺人周杰伦传出砸三亿多订下两户,获得证实,但扁家利用权势,外传只花了一亿多就买了二户。

  特侦组明天

  商讨“二次抗告”

  陈水扁被起诉之后,被台北地院无保释放,特侦组向台湾高等法院提出抗告,被发回台北地院更裁,检察官的滔滔论述,仍无法让法院羁押陈水扁,特侦组并没有因此气馁,正做好准备,可能在下周再次向台湾高等法院提出抗告。

  事实上,因为台北地院合议庭的审判长周占春受理本案,特侦组原本对羁押陈水扁就不抱很大的希望,因为周占春从十几年前就是台湾“司法改革”的健将,一直倡议所谓的“司法人权”,所以想要在他手上完成羁押陈水扁,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侦组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为如果不再提抗告,不仅蓝营人士会抨击特侦组“放水”,也违背了民意,特侦组抗告前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3%的台湾民众赞成提起抗告。

  另外,二度无保释放陈水扁的周占春,虽然被绿营赞誉,但也饱受不同立场者的批评,有“揭弊天王”外号的邱毅,就直指周是陈水扁安排在法院的“明桩”。在这种蓝绿对峙的情况下,周占春也自知不讨好,所以他也对外表示,如果特侦组再提抗告,他希望台湾高等法院能自行裁定。

  特侦组已决定在下周一上班后,在“检察总长”邀集下,八个检察官一起开会,讨论再抗告事宜。陈水扁很可能下周还要再面对一次羁押与否的“保卫战”。而且,陈水扁所涉嫌的“二次金融改革”等弊案也都在特侦组侦查中,特侦组有可能申请另案羁押。扁案并未结束,仍有好戏可期。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