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硫磺熏银耳,蜜饯中加入过量防腐剂,在豆腐中掺加医用废石膏成型……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剂之过吗?这些年来,连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备受诟病。不少人认为,导致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都是因为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但有关专家认为,这是“食品添加剂”替“非法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食品添加剂其实“比窦娥还冤”。
撑起有效的安全网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学品,并非是食品添加剂,根本不应该出现在食品内。它被加入到原料奶或奶粉中,显然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掺伪行为。”食品安全专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钱和教授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提出了一个建议,要立项进行预防性的、前期性的掺伪研究,比如,专家们事先对一种食品中有可能会被添加进哪些化学品进行研究,研究监测这些化学品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市场产品的监测中,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不过,这种预防性的、前期性的掺伪研究所需要的成本比较高。到底有多少可混入食品中的化学品?“具体种类难以预测,因为世界上化学物质太多了。”钱和教授说:“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企业自律;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采用法律手段,对掺伪造假、违背食品企业道德和良心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食品添加剂“其实很冤”
“把食品添加剂认为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这是错误的观点。”我国唯一的食品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副主任陈洁教授说,目前世界各国均大量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美国的食品添加剂销售额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1/3,其品种也最多,FDA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4000多种;我国至今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有2700多种,而且每年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数量有一两百种之多。
“除了一些没有加工过的蔬菜、肉类、水产品外,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都有食品添加剂的身影,就连矿泉水也不例外。”陈洁说,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应该说,我国政府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制定了严格的生产、使用、申报、标志的规定。当前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并非是食品添加剂的罪过,而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向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工原料,这是造成食品添加风险的两大主要形式。”钱和教授说,尽管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无安全问题,但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出于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故意在标签中写上“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等字,更使食品添加剂背上恶名。
大家不必“谈虎色变”
专家说,大多数种类的食品添加剂是非常安全的,只有部分抗氧化剂、漂白剂、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有一定安全风险,食品添加剂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完全无视它已经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要克服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的心理。
钱和教授说,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状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具体的标志就是,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前大概只有50%到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5%以上。我国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与96版标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特点体现在:标准的术语、定义和使用原则更加明确;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的界定清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科学合理;标准检索方式多样化,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更进一步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实施,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和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保证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保护和增进消费者的健康。钱和教授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保障体系,必须做到“三位一体”:企业自律、政府监管、消费者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意识。
快报记者 陈超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