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梅兰芳在日本的名气盖过李鸿章
· 做了皇帝后得了高度的紧张猜疑病和恐惧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做了皇帝后得了高度的紧张猜疑病和恐惧病
  吴晗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友情推荐

  吴晗写作的这本帝王传记,始作于60多年前,受到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与提奖,是帝王传记的巅峰之作。

  朱元璋是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一生吃了很多苦头,做过和尚,讨过饭,他是怎样由一个讨饭的人当上皇帝的呢?都知道朱元璋当皇帝后心狠手辣,杀了不少功臣……他是怎样由一个宽宏的人变得暴戾呢?

  [上期回顾]

  为保朱家江山,朱元璋在国内进行恐怖政治,杀功臣,杀文人,能杀的都杀光,只有几个人侥幸存活,还是通过装疯卖傻才幸存下来。因出身不好,朱元璋对一些字眼特别敏感,如“光”、“则”等字,搞起了文字狱,又有大批人被杀。并且建立特务机构,严密监视官员百姓的行动。

  为保江山对后代教育抓得很紧

  朱元璋有数不清的妃嫔,大老婆马氏,原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为人贤惠,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死后被谥为孝慈高皇后。

  马皇后是一双大脚,因为淮西地方苦,乡下妇女得下田工作,做了养女以后,洗衣做饭,倒茶扫地,长大了也就只好算了。为了这双脚,又闹了一次血案:南京居民对皇帝怕,就拿皇后开玩笑,有一年元宵节,出来一张漫画,一个大脚女人,赤脚,怀里抱一个西瓜,到处传看起哄,恰好朱元璋化装出来察访,一见大怒,认为是讥讽皇后的——“淮西妇人好大脚!”一时查不出是谁干的,下手令把这条街的人全杀了。

  元璋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孙、曾孙一辈连他本人也说不明白。元璋自己从小没有受到好教育,到发迹以后,对诸子的教育特别看重,在宫中特建大本堂,贮藏古今图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诸王,挑选才俊青年伴读,谈古说今,讨论文字。

  学问要紧,德性尤其要紧,皇太子左右除了儒生经师以外,又选了一批有德性的端人正士,做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到皇太子成年后,温文儒雅,俨然是个儒生。由于平时家庭教育的注意,诸王成年以后都很能干,会办事。

  精神高度紧张杀人发泄

  朱元璋的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到大处,当机立断,更善于接受好建议,不自以为是。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定亲自办理,天不亮就起床办公,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也没有假期,更谈不到调剂精神的娱乐。

  到废中书省以后,六部府院直接对皇帝负责,政务越发繁忙。据洪武十七年九月间的统计,从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看或听两百多件报告,要处理四百多件事。虽然精力过人,拼着命干,但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点觉得吃力了。

  他是赤手空拳起家的,除自身外,三个哥哥和几个堂兄弟,都在壬辰那年死去,父系亲属只有亲侄文正三人,真是“门单户薄”。母族绝后,妻族也死绝了。到文正被杀后,诸子幼弱,基业还未稳定,孤零零一个人,高高在上,找遍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寄托心腹的,得撑持着,时刻警戒着,提心吊胆,不让别人暗算。正如驶着独木船,水把独木船冲得团团转,几十年到不了岸,看着水是敌人,礁石是敌人,连天空飞的乌鸦也是敌人,谁都要害他,都在讥笑他,讽刺他。从得了大权,做了皇帝之后,就得了高度的紧张病、猜疑病、恐惧病。

  早年过的是衣食不足的穷苦生活,中年在军队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紧张生活中,抓住了权力,四十岁以后,把全部精力放在处理事务、防备假想敌人上。体力消耗之外,加上无数妃妾的宫廷生活,加上对人对事的极度不安,精神永远集中在怎样保持那份大家当的问题上。他有心跳的病症,宋濂以为应该清心寡欲。时发高热病,做怪梦,幻想在梦中看到天上神仙宫阙。平时喜怒不常,暴怒到失常态。性格变得更加残酷、横暴,寻求刺激,要发泄,为一句话、一个字就打人、杀人,应用许多种离奇的刑罚来折磨人,屠杀人。他得的是一种虐待狂的病症,用别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的恐惧。

  可惊的是虽然精神失常,智力却并不减退。大儿子朱标忠厚仁慈,有点像汉惠帝,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老皇帝过了五十岁生日之后,精力有点不济事了,让大儿子来帮忙,裁决普通政务,一来是分劳,二来也是训练下一代皇帝办事的能力,指望太子是汉文帝,不是汉惠帝。可惜父子俩性格正好相反,也和他的同乡皇帝父子一样,一个严酷,一个宽大,父子间有时也不免闹冲突。老皇帝眼见一代不如一代,只好叹一口气,闷在心里,索性自己动手,大兴党狱,杀尽了所有不顺眼的文武官员,斩除荆棘,铺平道路,好让儿子做现成皇帝。

  好不容易皇太子的学业和政治训练都够满意了,元璋以为付托得人,这份产业牢靠稳当,放得下心了,却又生了意外,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死。六十五岁的老皇帝受了这致命的打击,糊涂了大半天说不出话,身体一天天软弱下去,头发胡子全变白了。

  太子死后,立太子嫡子允炆皇太孙,才十六岁。

  皇太孙的性格极像他的父亲,年纪又小,没经过训练。祖父虽然也让跟着办事,终是替他发愁,怕挑不下这副担子,诸将大臣将来会不服调度。只好又动辣手,借题大批杀人,杀得将帅一空,连傅友德、冯胜那样仅存的开国元勋,说不出一丝道理,也顺手杀了。想着小孙子不会有人来为难,做祖父的算是用尽了心血了。

  死后还要了一批人的命

  他的政治能力,部分从实际经验得来,部分从历史教训得来。他认为皇位继承是维持帝国和平最重要的制度,必须有一个规定的严密的法则,才不会引起宗族间的纠纷、政变。最好的办法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长承袭。

  在皇太子正位后,为了要使诸王安分,保护扶持大宗,洪武五年命群臣采汉唐以来藩王善恶可为劝戒的,编作一书,名为《昭鉴录》,颁赐诸王。皇太孙正位以后,用同样的意思编了一书,叫做《永鉴录》。二十八年又颁布《皇明祖训》条章,把一切做皇帝、做藩王和臣下所应遵守的,不该做的事,都详细记载,并规定后代有人要更改祖训的,以奸臣论,杀无赦。希望用教育,用制度,使各藩王忠心服从这未来的小皇帝,朱家的族长。

  可惜这一番心思都白用了,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晋王雄武有野心,见太子仁懦,都不肯安分,先后被发觉,要治重罪,太子尽力解救,才得无事。太子死后,二十八年秦王死,三十一年晋王死,都死在老皇帝之前,算是没有闹出大花样。费尽了心机,父子兄弟间还不免勾心斗角,时刻提防着,这对于老皇帝自然也是精神上的打击。

  猜疑病、迫害狂,愈来愈重,身体愈衰弱,精神愈不安定,脾气更坏。体力精神交互影响,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已经七十一岁了,五月间病倒,不能动弹,躺了三十天,告别亲手创立的帝国,离开继承人和笑容满面的臣民,结束了一生恩怨,安静地死去。

  刽子手死后还杀了一批人:侍寝过的宫人一律殉葬,家属由政府养活,叫做朝天女尸。

  葬在南京城外的孝陵,谥曰高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谥神圣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遗嘱里有一段话:“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忧危积心”四字,说出了这位皇帝一生在恐慌猜疑中过日子,“日勤不怠”说出了如何用全部心力来保持这份大家当。

  太孙即位,不久,燕王棣果然起兵造反,援引祖训,以靖难为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篡位自立,是为明成祖。离老皇帝之死还不到五年。

  元璋的相貌不很体面,晚年尤其难看,一脸凶相。曾找了许多画工,画像十分逼真,总不如意。后来有一个聪明人画的像,轮廓有点像,却一脸和气,充满了慈祥的样子,这才对了窍,传写了多少本,分赐给诸王。这两种不同的画像,到现在都有传本。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