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最好有个“临时价格干预报告”
· 楼市该不该救亟须共识
· 今年的作家富豪榜有点寒酸
· 反腐老靠枕边人可不行
· “考察清单”恐无法倒逼费用公开
· “同学告教授”应有下回分解
· 个税起征点并不是越高越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楼市该不该救亟须共识
  【财经纵横之叶檀专栏】

  楼市必须救,否则会把中国实体经济与消费拖下水。救楼市一是可以增加实际投资稳定实体经济,二是可以减少银行风险,三是可以稳定资本市场。

  但有关部门对于楼市持有不同见解,现在亟须弥合分歧,统一意见,共同救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1月28日表示,今年下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一成五至五成多。政府会寻求更多政策调整,务求令楼市尽早走出低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抛开遮遮掩掩的态度,公开支持地方政府救楼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健堂也在12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央政府将消除消费瓶颈,拓宽消费领域,稳定车市、楼市和股市。

  如果说前两者主张救市的话,在全国率先抑制房价的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则拒绝救市:“深圳还没有到需要政府对房地产实行救市的时候,我们经过讨论,还是没有出台救市政策,但会依法规范管理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恶性循环,商品房供过于求,银行惜贷,房地产开发商降价求售,导致资金链更加紧张。据中国最大投行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在目前的成交量下,要消化全国15个主要城市商品房现有库存,需要27个月的时间。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明天信华投资公司副总裁陈云峰则认为,业内已经认可房价下降30%,销量下降40%这种说法。仅靠市场自我修复,房地产严冬将持续两到三年。

  城建部关注的是商品房投资减少,希望促使更多地产商开工。我国房地产市场土地、开发、销售都与市场捆绑在一起。目前,万科等地产商纷纷歇工,这意味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5%左右的商品房投资支出下降,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背道而驰。房地产还可能带动消费进一步下降,1998年为走出紧缩经济周期,以房地产扩大内需是重要部分。最后,就是从建设保障型住房出发,政府也必须想办法维持楼市稳定,否则支撑保障性住房的数千亿元支出将成无源之水。

  不稳定楼市,银行风险也会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8月份,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扩大到3.4万亿,其中90%以上的部分是过去1-4年中贷出去的,个人住房贷款中头3-5年是还贷高危期。如果房价跌到重置成本以下,优质的个人房贷将出现重大风险。

  深圳当年抑制房地产泡沫曾受到舆论欢呼,但目前继续对楼市吹冷风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深圳市政府不能为顾及地方政府的高大形象,不能因为深圳财政收入构成中土地收入已经下滑,而对重要行业的崩溃无动于衷。

  深圳硬挺着意思不大。事实上,就在深圳宣布不救市的同时,广州却反其道而行之,广州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表示,从2008年12月1日起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最高额度,个人最高额度为50万元;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购买同一住房,最高额度为几个申请人的可贷额度之和,但合计不超过80万元。

  公积金是低息房贷,此举意在向消费者提供比银行更低的贷款,以刺激消费。

  房地产市场有自身规律,出于市场惯性,受货币、景气周期、税收、预期等各方面情况左右,即便政府重拳救市,房地产市场也将继续下滑一段时间,但政府的挽救政策能带给市场信心,绝非可有可无之举。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