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挪窝两年 百年银杏成木桩
· 苏州绣郎飞针走线技惊《凤穿牡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挪窝两年 百年银杏成木桩
能不能活就看输液效果如何;8棵古树曾为城建让路,其中两棵已死亡
  2006年12月,龙蟠中路一株百年银杏为了给隧道施工让道,被迫搬家。虽然只有15米,却“走”得伤筋动骨。从准备搬家起,快报就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命运。

  两年过去了,如今,这株大树命悬一“线”:身上插着针头,连着细细的输液管,园林工人希望能通过这些促进生根的营养液,将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的古树,尽力挽救回来。然而,光秃秃的树干,几乎已看不出什么生命迹象。

  这棵百年古树已看不出生命迹象。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输液袋里是渺茫的生机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两年前移动15米

  公园路159号有两株百年老银杏,原本长势都不错,但龙蟠中路施工,却让它们的命运变得截然不同。

  2006年12月,龙蟠中路隧道有个泵站的选址正好“压”在其中一株古银杏树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泵站,但如果更改位置,整个隧道方案就必须大改,代价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下,大树成为“牺牲品”。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将它向西北平移15米。搬家当晚,记者全程跟踪,虽然只有15米的距离,却足足“走”了6小时。起吊、补营养、换土……整个搬家工程花费20万元。

  第二年春天,古树冒出新叶,虽然晚了点,但很快就绿意盎然了。然而到了夏天,叶子突然就蔫掉了,园林专家来一“把脉”,说是天气一热蒸发量大,水分吸收跟不上。只好将头部刚长出来的枝叶全部砍掉,减小蒸发量。园林部门还给银杏树搭起黑色遮阳篷,定期注射“营养液”。

  几乎看不出生命迹象

  两年时间过去了。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株银杏树像个没有生命的木桩子一样,孤零零地“站”在龙蟠中路的路边,一片叶子也没有,几乎看不出什么生命迹象来证明它还活着。而不远处,就是它幸运的同伴,虽已是深秋,但枝头还有大半叶片没有脱落,一树金色尽情展现着生命的灿烂。

  附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它就没长出几片叶子,夏天刚过,这少数的几片叶子也早早凋零了。

  “也许,它还有一丝希望。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提起这株移动过的古树,白下区绿化所有关负责人就叹气。为了抢救它,夏天为它裹上草绳,尽量保湿减少水分流失;冬天,又为它刷上白石灰,防止害虫趁着它体弱来侵犯。在树干上,记者还看到两个袋子,一袋已经空了;另一袋连着细细的输液管,针头扎进树身,就像给人输血一样,只不过,透明的软管里是暗绿色的液体。

  有关人士介绍,以前打的是补充营养的“针”,这次用的是一种促进植物生根的药,前段时间已经输了好几袋。“根系伤得很厉害,后来大部分根都死了。希望能用这个促进新的根长出来。”

  搬家前就知道很危险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全都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办,本来应该可以保证它百分之百存活的。按专家的方案,移位时土球直径要达到4米,尽量保留根部,但实际移的时候连3米都不到。因为大树还没搬家,泵站已经开工,挖到了离树干只有一米多的地方,不少根系当时就被挖断。而施工方对移树的事,又足足拖了一个月,等到12月移树的时候,园林人员已经忧心忡忡,觉得很危险。而“新家”土壤里,含有大量建筑垃圾,虽然树根附近换了土,但整体环境太差,紧靠着树旁,后来又建起了一堵围墙,这些对古树来说,都是致命的。“我们只能尽力抢救。”据了解,现在冬天大树处于休眠期,看不出来效果,如果明年春天还不能发出新叶,那基本就宣告它死亡了。

  [延展阅读]

  古树名录上 002号永远空缺

  城市发展建设中,常常发生与树的冲突。记者了解到,爱绿的南京人对古树迁移向来比较谨慎,但也已经有8株百岁以上的古树,不得不为城市建设“让道”。

  最出名的是001号古树。这棵悬铃木原来在石鼓路小学的一幢教学楼前面,高约27米,胸围约307厘米,年龄130多岁。2000年,为了城市建设,它平移了12米。

  昨天,记者来到金鹰国际花园南门口看到,这株悬铃木现在就位于小区入口东侧,与住宅楼仅有十步之遥。因为搬迁的时候被大规模修剪过,所以树冠不大,很多枝干上还留下了明显的疤。保安说,每个月有园林工人定期来看看它,前不久还特意来刷上了白石灰。总体来说,长势还算不错,不过附近的居民说起来,还是更怀念以前它的枝繁叶茂。

  “一共移过8棵。”有关人士数给记者听,建地铁一号线,迁移了3棵;内桥工程建设,移广玉兰两株;石鼓路曾移了两株,一株是001号,还有一株是银杏;还有就是龙蟠中路这一株银杏。

  令人伤感的是,8株移过的古树中,除了龙蟠中路这株命悬一线,已有两株永远逝去。

  “一株是广玉兰,地铁一号线建设时移的3棵古树中的一棵,在秦淮区范围内,移到了土城头广场,不久就死了。”知情人士介绍,还有一株,就是在南京古树名木名录上位列第二的“002”号古银杏。这株树已有150多年树龄,原来位于中山南路与白下路交界处。2001年5月,那里要建地铁出口,只好将它搬到莫愁路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和其他树相比,这株银杏移得距离太远了,但当时附近也找不到什么好地方来安置它,医院的环境还算比较安全。”移过去之后,头几年古树长势还不错,从2005年开始,树的上半部分逐渐就不行了,园林专家多次会诊,截去枯枝,但还是回天无术。苦苦挣扎了5年,这株树最终还是因为水土不服,死了。

  从此,南京古树名录上,“002号”就成了永远的空缺。

  “树挪死,人挪活。”专家介绍,对上了年纪的古树,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维持它的原样,包括周边的环境。别说伤筋动骨地搬家,即使周围小环境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古树衰弱,甚至死亡。

  据了解,按规定,如果建设过程中发生与树冲突的情况,建设部门要向园林局“报案”备份,商讨解决办法。但为减少经济损失,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大树让路”。“这几年对迁移古树的审核更加严格,只动过龙蟠中路这一株。当时施工设计都定好了,没法改。”对此,有关人士提出,如果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对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先摸个底,也许就可以避免后来的建设与古树之争。

  快报记者 孙兰兰

  [相关新闻]

  违建“围攻”

  两棵百年古树

  快报讯(记者 孙兰兰)搬家的古树生命垂危,采访中,记者发现,莫愁路两株百年银杏虽然没挪过“窝”,却因为违章建筑的包围,生存状况堪忧。

  1982年,全市第一批古树名木普查时,这两株银杏就一同进了保护名录,编号分别是007、008。然而,眼前的007号被两间平房贴身紧逼,树与水泥墙之间几乎连缝隙都没了;008号银杏的生存空间更是小得可怜,一根粗壮的枝干甚至被砌进了房子里。 

  “这两株和那边的,都是一起留下来的。”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指着一墙之隔的汉中门小学校园,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果然看到一株高大健硕的银杏,三棵树的位置刚好在一条直线上,不过,模样可完全不一样。校园里的那株朝气蓬勃,个头、腰围明显都要大上一号;而眼前这两株却很憔悴。“以前都差不多的。”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初期,这儿是卫校的大操场,3株银杏枝繁叶茂,夏天浓荫蔽日,很凉快;秋天叶子全都变成金黄色的,漂亮极了。几年前,有人开始在007、008号古树下违章搭建房子,根部完全被包住,树慢慢开始衰败。很多枝条枯死,一遇到刮风下雨就直往下落。“都是碗口粗的树枝,有几次还差点砸到人。”园林部门担心枯枝伤人,只好对其进行修剪,树也逐渐“萎缩”,越来越不精神。

  园林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接到过居民举报,也曾多次去实地察看。“根本问题就在那些违章建筑,那些房子侵占了树的生存空间,又严重影响根系的吸水功能。”然而园林部门没有拆除违建的权力,甚至对社会毁绿行为都没有执法权。“这种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南京市的绿化管理条例,可是我们的园林绿化监察大队,现在对公园里的破坏绿化行为才有执法权。社会上的毁绿行为,归城管部门管。”有关人士说,希望能得到辖区城管部门的配合,拆除违章建筑,共同挽救这两株古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