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挪窝两年 百年银杏成木桩
· 苏州绣郎飞针走线技惊《凤穿牡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苏州绣郎飞针走线技惊《凤穿牡丹》
  快报讯(记者 解璐)最近一部电视剧《凤穿牡丹》在南京电视台热播,讲述在民国时期,一个苏州刺绣世家和一位苏州绣娘的传奇故事。剧组为此还请来“苏州刺绣之乡”镇湖的绣郎作为替身演员,演绎“凤穿牡丹”这门刺绣绝技。昨天,绣郎府元和三名绣娘一起来到南京工艺美术品大楼,在南京市民面前穿针引线,一展绝活。

  昨天上午9点钟,三名绣娘和一名绣郎正在准备绷布和绷架,就有不少南京市民走进了工艺美术品大楼。“听说这里有苏州人来当场绣花,不知道跟电视上是不是一样,所以来看看。”市民朱女士笑着说。四名绣工准备完毕后还展开了带来的既成作品,立即引来了市民阵阵惊叹,“这不是油画吗?难道是你们绣的?”眼前是一幅静坐的少女图,浓墨重彩,和油画无异,细摸之下,才会感觉画上面的针脚。这幅画的作者——苏州镇湖绣娘李和英说,油画是近来流行的新绣法,从色彩选取、轮廓勾勒再到高光处理都是按照油画来的。李和英另外一幅“荷花图”更是令人叫绝,它将苏绣和国画中的泼墨结合起来,效果如同毛笔在宣纸上的渲染,颇具大家风范。

  在昨天的展示上,绣郎府元最让市民关注,因为府元就在《凤穿牡丹》中担任刺绣替身演员。“之前他们剧组找了个绣工,但是绣得不是太让人满意,就到处找,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我。”46岁的府元微笑着说。

  在剧中,一名刺绣大家临终前将绝技“凤穿牡丹”传授给女主人公。这个场景有一段长时间的双手刺绣特写,一双灵巧的手捏着绣花针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其实那是府元在现场的即兴表演,这个绝活赢得了所有演职人员的惊叹。

  府元还有一个特别的技艺:“开相”。所谓“开相”,就是绣人物的脸庞。昨天府元现场展示了他创作的一幅《昭君出塞》,画面上的王昭君,丹凤含情,顾盼神飞,朱唇轻启,在府元的手中,昭君的面庞果真活灵活现。在镇湖,一直到府元这一代都只有男子才有能耐去绣人物的脸部,因为镇湖有个说法,女子去“开相”,人物就会是一张苦脸。男子“开相”,人物才会有笑容。

  “现在我们那里的男孩子都去上学了,接着就出去打工,连学刺绣的女孩都很少了,因为干这行太辛苦。”府元说,绣一幅简单的牡丹图,都要花上十天,而且夜里还要赶工,成天“伏案工作”,因此几乎每个绣工都有颈椎病。

  虽然镇湖当地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但是有不少外地人特地来镇湖拜师学艺。府元的门下就收了几个来自东北的女子,而“开相”这门技术自然也得逐渐传授给她们了。按照府元的话来说,如今苏州刺绣工艺早已经走出镇湖走出苏州,为什么还要拘泥于男女呢?

  绣郎府元展示绝活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