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求职简历从华尔街飞向南京
· 高!实在是高!企业暗中献上员工当“猎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求职简历从华尔街飞向南京
华裔高端人才纷纷想回国“过冬”
  在这个萧索的冬天,刘武却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半夜12点了,他的工作MSN上还会“腾”地弹出对话框,这个时间对生活在纽约的华尔街人来说,才是上午11点,临近午饭时间,他们焦虑的是下一个“饭碗”在哪里。

  作为仁人成功网CEO,江苏地区颇有名气的一家猎头公司HR总监,8年的“猎头”生涯中,刘武接触到的高端人才可不少。不过,像最近两个月的情况还从来没有过:七八十份求职简历从海外雪片般飞来,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华尔街。

  为了照顾到时差,他的名片上赫然添印了“24小时热线”的电话号码。

  曾经年薪都是几十万美金

  近几年,“海归”早就变得不稀奇。但在猎头公司看来,大多数属于“伪人才”,有的只是短暂去镀了金而已。

  这一次截然不同。

  刘武最近接到的这七八十份简历,几乎每一份都相当耀眼。“很多以前的年薪都在五六十万美元,在人才济济的华尔街,也属于中等偏上的级别。年薪最高的100万美金。”刘武介绍,这是个华尔街上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裁,除了高额年薪,还有若干股份,但公司被这场金融风暴刮倒了,他只好回国求职。

  这样的高端人才,以前,南京的猎头公司一年也许也遇不到一两个。

  “华尔街,只是个代名词。澳大利亚、欧洲,包括我们看来还算好的日本,在这些国家工作的华裔金融人才,很多都已经失业。”刘武前几天就接触到一名在日本的南京人,原先是搞IT技术,后来转到金融行业,已经离职3个多月了,现在还在全球范围内“撒网”求职,“他跟我说,如果有合适的职位,他很想回南京工作,毕竟这里是他的家乡。遇到事的时候,特别想家。”

  还在职的,也战战兢兢,时刻担心着下一个被裁的会不会轮到自己。

  于蓝(化名)上个月在刘武这儿“挂了个号”。与别人相比,他算幸运,目前还有工作可做、有薪水可领。34岁的他在华尔街一家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原本正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抱负的时候,但不久前雷曼兄弟的破产让他受到了沉重打击。“我们也是雷曼兄弟的一个下属公司。虽然现在没倒,但谁知道能撑多久?”他不得不为自己早做打算,期望能回到国内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高层。

  因为还在职,于蓝说“不急”。但又有些按捺不住地表示,只要有合适的,很快就可以处理好一切事务,立即回国。

  美国人也想到中国“过冬”

  与南京相比,上海、北京显然更是华尔街人才回归的首选之地。

  “现在平均每天能接到30多份华尔街金融人士的简历!我们的人才库里随便一翻就是一个。”如果在GOOGLE上搜索“猎头公司”四个字,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锐仕方达,因此,这家在上海和北京都有分部的猎头公司,成为许多华尔街人士投简历的重要目标,“他们喜欢用GOOGLE。”锐仕方达的市场顾问黄小平习惯性地分析。

  黄小平说,金融危机让很多美国人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极不稳定。其实不但是华裔想回来,就连一些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也开始瞄准中国,想到这里来度过寒冷的“冬季”。上周,有一名美国人直接跑到锐仕方达在北京的公司投求职简历。黄小平原本以为他在驻华外企工作,想换个更好的环境,所以来到猎头公司。令他惊讶的是,这名美国人竟然是直接从纽约飞来的,第一次来到中国。

  “他在华尔街做财务分析师,和我沟通的时候说,他觉得在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状况下,中国是最安全的地方。”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位美国财务分析师早已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浓厚兴趣,为此还自学了中文。“中文说得很不错,交流基本没有问题。”黄小平印象很深,对方还特别提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处理手段很强硬,让国民安然度过那场风暴,并且随后的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政府现在在国外的形象非常好。”仁人成功网的CEO刘武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这个话题,境外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抵御这场风暴,甚至很多媒体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很可能成为这场金融风暴中的最大受益者。正因如此,促成了众多华裔归国的念头。

  采访结束的当晚,黄小平突然又打来电话:“刚才来了个特殊人物,一下子带了200多份简历,全是在华尔街的华裔金融专才。”记者顿时明白:这是陈迅勇!最近的话题焦点人物。供职于美国一家大银行的他,本月7号一回国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辗转于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四处拜访金融机构,为华裔同行寻找机遇。看来,他已不仅是亲自拜访,也开始借助“猎头公司”的力量,向更宽广领域寻求更多的机会。

  成功回归的,还没有几个

  还有个网站,因为它的名字,最近变得特别红火——聚贤华尔街。

  这家去年初成立的招聘网站,主要服务于证券、基金、保险、银行、上市公司等金融类企业,原先用“华尔街”这个词,只是因为它是金融的代名词,象征着高端、专业。金融风暴发生后,网站突然之间变得名副其实了。

  “从今年5月份左右开始,从华尔街投过来的简历越来越多,现在大概有六七百份,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增加。”聚贤华尔街招聘网猎头顾问王海红说,其中只有30%左右是刚毕业不久的留学生,在华尔街已打拼多年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占到了七成,这样有丰富经验的金融专才,以前在国内是“一才难求”。

  然而,现在他们的回归路,并不好走。

  几家颇具规模的猎头公司都坦言:“挂单”的华尔街人才不少,但和国内企业谈成的,几乎没有。“聚贤华尔街”的王海红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有了着落。最近有一名应聘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已通过初试、复试,即将进入最后的面试阶段,据说很有希望。“但是谁说得准呢,不到最后都不能算。”

  刘武目前手头的七八十个海外中高端人才,也还没有眉目。

  “华尔街人才的生意谁不想做?不过,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按猎头公司的行情,成功给企业“猎”到一个人才,将得到这名人才年薪的25%~35%作为酬劳。如果年薪100万,那么做成一笔就是30万元左右的进账!

  “他们的心理价位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偏高。”几天前,刘武在网上与一名想回国发展的求职者沟通,对方在美国专门做的是帮助公司上市,一年的收入在50万美金,“我劝他如果打算回来,对薪水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他说那降到五十万人民币总可以了吧。我跟他讲,很难!”刘武说,像他适合的岗位,如果是去年,四五十万差不多,今年国内的金融行业人才价格也在下降,30万元就不错了。

  担忧:太高端人才水土不服

  除了薪酬问题,回流人才还面临着工作环境、职业成长、生活习惯等诸多现实的问题。

  “看起来这是一个低价捡漏华尔街人才的好机会,但海归人才,特别是高端的人才,很可能回来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刘武说,在以往“猎头”的经历中,也曾不止一次发生过类似情况,企业高薪挖回来的海归人才,开始风光一时,没过多久就发现不适应国内企业的模式,对市场情况也不了解。“而企业对这类人才的期望值也太高,恨不得他们一来,一亿资产立即变成十亿。否则好像就是没能力。”刘武说,这种情况下,高端海归人才往往“死”得很快,发现无法适应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最终只得无奈离开。

  刘武认为,国内企业现在还消费不起大量“昂贵”又有不适应国情风险的华尔街人才。

  “我们也考虑过这些问题。”聚贤华尔街招聘网的王海红的观点不太一样,她认为华尔街人才回归,应该有用武之地。虽然短期看来,可能还没有那么多的机会,但从中长期发展来讲,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中国的金融业才刚刚起步,很多地方不完善,需要一批有国际经验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不但是揽金融人才的大好机会,也是留住人心的机会。“也许高端人才流失的状况就此得到改观。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国内,为祖国效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