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刘洪波专栏】
油价不仅没降下来,广东等地的成品油批发价反而以每天50元-80元/吨的速度上涨(11月27日《信息时报》),不知道这算不算验证了专家“中国油价不能与国际接轨”的诡异论断。
一直有人说,现在一些专家其实无所谓观点,有的只是顺时或者顺钱的口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的两个观点,就很有点这样的味道。
一个观点是,11月24日《市场报》报道,韩文科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的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不太现实。另一个观点是,今年1月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韩文科指出,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际油价从140美元以上跌到50美元上下的时候,这名专家说油价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从80多美元正向上冲时,同一名专家说的是“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接轨不接轨,竟也是“买涨不买跌”。国际价格高,我们要接轨;国际价格低,我们就不接轨了。价格传导作用是单向性的,朝向高价格,我们就要加强传导;朝向低价格,就不需要传导。
这种价格机制“有利于节能和环保”,这可是千秋事业。千秋事业,当然不可以反对。我开车,一直就怀着千秋罪感,尤其在油价据说倒挂的时候。不只是油,前几天郑州涨了天然气价格,居民要增加支出,告诫就是“提价有利于增强节约意识”。还有水价,“阶梯计价”了,用得越多水价越贵,据说也是有利于节约,这就是说,你永远不要学习外国人的卫生习惯,早起洗澡,睡前又洗澡,而且要洗冷水,因为把水烧热,电费也是涨了的,仍然是有利于培养节约意识。
节约意识很好,节衣缩食吧,不过,又不利于消费,拉不动内需。真是节约不成,不节约也不成。其实呢,你把自己活成一个经济主体就好了,糖少了你要懂得吃糖容易得病,糖多了你要懂得中国人吃糖还太少。这都会有专家来教你,照办吧。
早几年,我说过对专家可以尊敬但不要磕头,很多人认为简直是胡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跟着专家过日子是困难的。其实,就是忠贞专业的专家,也可能是只见专业不见人的,顺时顺钱的专家,就更加等而下之。专家是需要的,但国家、社会和人的生活不是专家或者哪部分人的车船,想开到哪就开到哪。
中国需要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具有专业情怀的专家,如果不作为社会的舵手,而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专业忠告提供者,也是急需。顺时顺钱而为的专家,对不起,一个都嫌多。不过,一般而言,专家不会脸红,这我也知道。郑杭生教授说,大学已经从知识传递变成知识交易的场所。信然。顺时顺钱而为,难道不正是交易的一种?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长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