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专栏/南京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打狗
可不能玩假
· 隋文帝为何被杀
· 被出版牛人雷成脑残
· 谁能斗得过银行
· 谁给父母洗过脚
· 变勤快的秘密
· 世界上最贵的蛋
· 三人行必有安全套
· 老师怕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隋文帝为何被杀
  隋文帝杨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他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是,历史上的帝王们都是后妃成群,同父异母的儿子们往往自相残杀,而他的五个儿子都出自独孤皇后,一母同胞,所以“亲如手足”。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失败恰恰就在处理这“亲如手足”的儿子之间的关系上。在确定接班人这样一个总关全局的大事上,精明过人的隋文帝被次子杨广实实在在地忽悠了一把。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隋文帝确立接班人,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他的专制决定,而颇有些现代“民主”的意味。

  具体说来,隋文帝接班人工程体现的民主特色有:

  一是发扬家庭内民主。隋文帝充分听取了独孤皇后的意见,而且思想解放,没有固守“立长不立幼”的陈规陋习。

  二是加强组织考察。身兼组织部门负责人的宰相杨素对杨广的“贤德”称赞有加,而对太子杨勇的“骄奢”多有非议,甚至在皇帝办公会议上汇报说“太子怨望,恐有他变”,朝廷大小官员也多附和。

  三是重视群众意见。隋文帝将太子名分赐予杨勇,事实上相当于现在的民主测评和任前公示。测评结果是,“贪玩任性”的杨勇“欠缺群众基础”,而“礼贤下士”的杨广却“口碑甚佳”。

  所有程序走完,最后提交最高领导来决定,自然是杨广顺利上位,PK掉了长兄杨勇。按理说,这完全是一次重视程序、体现民意的民主选拔过程,何以演变成杨广弑父夺权的大悲剧呢?

  隋文帝对杨广“民主考察”的彻底失败,似乎印证了一个道理:建立在“选拔”基础上的“民主”,其实是非常靠不住的。当然,我们无法指望身为封建帝王的隋文帝可能设计出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他们的权力前提本来就不是民赋的。魏剑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