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在房贷新政及地方的配套政策刺激下,国内部分城市的楼市有了转暖迹象,但形势依然很严峻。
比如在陕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陕西省房地产投资增幅逐步呈现滞缓状态,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的步伐已经放缓。而在广州,4000元/平方米的最便宜限价房入市后却遭遇现场摇珠没有准买家到场的尴尬。
自10月底国家推行房贷新政以来,各地均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以刺激市民买房。新政推行之后,一些地方的商品房交易量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大家乐于看到的。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前之形势,刺激住房消费只能被看成是救经济的规定动作,地方政府在配套房贷新政出台措施救楼市的同时,也应该在其他领域多做出一些救经济的自选动作。
以近来屡屡出现大企业倒闭的东莞为例,这个城市曾经以“中国制造”闻名于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东莞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由于东莞的制造业以出口为主,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这个城市就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甚至是合俊玩具厂这样的大企业倒闭减产的消息接踵而至。以东莞之现状,救楼市显然不是救经济的首要任务,救企业才是。遗憾的是,面对企业接连倒闭的现状,我们只看到东莞不断动用财政替企业偿还员工工资,并未见到有包括减免税费甚至奖励企业生产等专项措施问世。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产业构成,有的或许是制造业,有的可能是IT业,有的则可能是旅游服务业。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这些地方在危机中冲击受力面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与此相对应,各地救经济的应对举措也应该各有重点。如果说各地已经完成了配合房贷新政救楼市的规定动作,那么,在针对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实际救经济的自选动作方面,各地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滞后现象。
11月7日的《现代快报》报道了流传于网络的“金融危机中20个不景气行业名单”。
网络传言当然不足信,但这也是各行业受冲击的一个侧影。地方政府在配合房贷新政救楼市的同时,应该清楚认识到本地产业受冲击的重点所在,并首先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输血救命。比如说,旅游业和绿色农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救经济的自选动作就应该首先围绕这两个行业展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呈现,甘肃静宁县苹果出口受阻8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只是危机加剧的一个缩影。危机当前,时间紧迫,如何在完成救楼市规定动作的同时,尽快做出救经济的精彩自选动作,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智慧。(本报评论员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