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荣氏兄弟四台石磨起家办面粉厂
· 两位知情老人被神秘杀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荣氏兄弟四台石磨起家办面粉厂
  [内容简介]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明清开始、经历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建国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成长及兴衰。书中用6个清末民初最为著名的实业家的事迹,来追寻近代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商业传统,其中包括了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卢作孚。

  [上期回顾]

  自1899年大生纱厂开机以来,其他企业陆续在唐闸开办。在所有这些企业中,大生纱厂是起点,是轴心,也是母体,是资本的源泉。1922年,持续走红的市场突然走黑,棉贵纱贱,向来赢利的大生一厂亏损39万多两,二厂亏损31万多两。1922年成为大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金时代戛然而止,而且一去不返。

  父子三人与人合办钱庄

  荣氏兄弟为什么会走上实业之路?荣宗敬说自己年轻时崇拜张謇,认为只有多办工厂,发展工业,才能“杜侵略”、“抵外货”。《茂福申新卅周纪念册》中有一篇《总经理自述》说到他的创业动机,主要是受到洋粉、洋纱倾销中国的刺激,认为衣、食是人生基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就是多办面粉厂、纺织厂。

  荣氏兄弟十四五岁到上海钱庄做学徒,待遇都是压岁钱2元,月规钱200文。1896年,他们父子三人和他人合资,在上海开了一家小小的广生钱庄,股本只有3000两,其中荣家占一半。这年哥哥宗敬24岁,弟弟德生22岁。1898年,3个合伙人因为3年无利而退股,广生钱庄从此成为荣家独资,他们兄弟以后把这一年作为纪念荣氏企业周年的起点。荣德生希望四子毅仁能成为他衣钵的继承者,管教很严,荣毅仁童年时,晚上常陪着父亲乘凉或烤火,父亲把创业的经过讲给他听。

  他们为什么会首先选择面粉?

  面粉生意为什么最好做

  荣德生做了几年钱庄学徒,之后到广东的税务机关当差(在厘金局做帮账),来往于广东、香港,看到办新事业有大利可图,于是萌生出自办的念头。经过留心观察,他确定,红——火柴,黑——煤,白——面粉和纱,都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中做面粉最好,因为他发现在204种商品过境税中,只有面粉进口可以免税,处处受到特别照顾,说是供应外侨的“洋人食品”。而且,面粉免征营业税。

  往来香港对他的影响不可小看,初到香港如同到了外国,满山灯火、马路、上山的吊车、夜不拾遗的社会风气都在他年轻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京,北方大乱,他正好回乡,在香港等船很久,每天去问船期,埠头都是一片雪白,是装卸面粉时落下的一地粉屑,他一步步走在粉地上,想到每年洋粉进口不下千万包,不如自己来办。

  与此同时,在上海经营广生钱庄的荣宗敬发现,在上海和江南各地的汇兑业务中,绝大多数是买卖棉、麦的汇款,其中上海英商增裕面粉厂和华商阜丰面粉厂办麦的汇款又占大半。“八国联军”进京,上海市面萧条,只有北运的小麦、面粉畅销无阻。长期在荣宗敬身边工作的荣得其问过他:为什么不办别的厂,而要办面粉厂和纱厂?他回答:第一,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第二,周转快,原料今天进厂,明天就有成品出来。人家问他:那么你为什么不做米生意呢?他说:我从前做过米生意,曾贩米到天津,蚀去2000元。因为米不同于面粉,没有加工过,所以不容易赚钱。

  荣氏兄弟从不同角度得到一个共识,就是办新事业“吃、穿两门最妥”,面粉业可为。

  法国石磨配英国机器起家

  在开办面粉厂前夕,荣德生偶遇一个和尚,给他看相:“你不宜读书做官,气色已露,不是官,不是商,地位高于道府,但是无印。廿五至卅五露头角,四十五大佳,名利双收,以后一路顺风。”其实,真正使荣家事业发展的“不是气色或祖坟,而是战争”。庚子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抗战、内战,都带来市场景气,成全了他们的发展。

  庚子年(即公元1900年)的“八国联军”事件,成为荣家办实业的起点。这一年广生钱庄盈余4900两。有一天,荣宗敬偶然路过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看到荒地20多亩,一水潆洄,交通便利,是个较为理想的厂址,征得弟弟同意,着手购地集股。1928年,他回望创业起点时感叹,如今到无锡西郊,见有烟囱干云、机声轧轧,谁不知茂新一厂,可是,有谁能想到30年前这里还是荒烟蔓草、人迹罕至的太保墩?追忆前尘,不禁有沧桑之感。

  做过广东税务局总办的朱仲甫是荣家世交,正好卸任闲居,也想做点事,他们商定集股3万两,各认一半。以3000两为一股,兄弟各以3000两入股,另外再集9000两。实际招到了13股,取厂名为保兴面粉厂。当时全国面粉厂只有区区四五家,他们去参观取经,连主要的轧粉车间都不让进。到1902年保兴正式投产时,全国开工的面粉厂也只有12家,其中属于民族资本的有8家,保兴是规模比较小的一家,只有4部石磨、3道麦筛、2道粉筛,但是以法国石磨配英国机器,价格比较便宜,可以互补不足,而且有60匹马力的引擎在当时也是较为先进的。办厂之初,荣德生在这方面就显示出过人天赋。1921~1931年的《海关十年报告》称荣氏是中国面粉工业的创始人。

  无锡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山有水,山有锡山、惠山、龙山、灵山……水有太湖、京杭大运河,西南面紧挨烟波浩渺的太湖,大运河穿城而过,其他各种河道交错(现在有许多河被填了修路,成了死水),水道畅通,加上地处苏南,是长江三角洲最好的位置之一,交通便捷,无锡自古繁华。1905年,荣氏兄弟办企业不久,沪宁铁路沪锡段通车,一下子缩短了两地的距离。无锡成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不仅有地理原因,无锡人性格中喜欢独立、创造、爱好自由的精神,也自然地变成企业精神,加上无锡有长久的商业传统,容易形成风气。

  创业初期打过两场官司

  但是当荣氏兄弟在1900年创业时,无锡风气未开,先是地方士绅告他们擅自将公田、民地圈入,官府查对并无此事。这些人又告保兴面粉厂的烟囱妨碍文风,还有谣言说烟囱要用童男童女祭造,才竖得起。官司从无锡打到常州,又从常州一路打到南京,靠合伙人朱仲甫的官场人脉,最后两江总督批示:“士为四民之首,立论尤当持平,烟囱既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保兴面粉厂不仅获得10年专利,听说无锡知县还为此被摘了顶戴。

  1902年2月,保兴面粉厂正式生产,一个日夜可出面粉300包。当时无锡土粉行很多,本地面粉需求只有一两百包,但浙江、上海一带酱园业需要的面粉都到无锡装船,外销面粉量很大。因为市井传言机器粉颜色很白,里面掺有有毒的洋药,所以,他们还要加上土粉才能销出去。1903年,面粉厂没有大的起色,合伙人朱氏见无利可图,提出退股。荣氏兄弟表示荣姓股份绝不出让,反而增股到2.4万两,占了近半数,成为最大的股东。此时股本扩大到了5万两,又添了新机,改名为茂新面粉厂。到1905年,每天有500两的盈余。弟为经理,在无锡管厂。兄为批发经理,常驻上海,主要管广生钱庄。荣德生每天只睡6个小时,早起晚归,心情却很愉快。

  荣氏兄弟的事业从4部石磨开始,等到石磨改成钢磨,大如圆桌的石磨才宣告退休,1910年拆下后,先放在厂里,梅园建成,就被移了过去。4部石磨,一共8个,设在豁然洞旁的小广场,正好是8张茶桌。1964年,其中4个分别为南京和北京的博物馆收藏,留在梅园的4个“文革”中被砸毁。2007年2月初,我在梅园“乐农别墅”前看到的三张石桌,就是幸存下来的十四片碎片按原样用铁箍箍成的三个石磨。它们不仅是荣家事业的见证,也成了中国企业史上的重要文物。

  茂新最早的厂房已被日军炸毁,现存建筑是1946年重建的,包括麦仓、制粉车间、粉库和灰色的三层办公楼。车间外,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两台圆筒状的扬麦机(除尘器),以及两条依墙而立、高达9米的螺旋形转梯,这是当年从英国进口的原装设备,面粉打包后就是通过转梯从五楼滑到一楼,然后用小推车推走。厂区紧挨码头,遥想当年,闻名遐迩的绿“兵船”面粉就是在这里装船,运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