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书记走丢了,而且劝也劝不回来。就像一部老套的电视剧,劝归滞留法国的温州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没有任何悬念——滞留书记没有被劝回来。
11月2日的《成都商报》报道,专程奔赴巴黎劝说杨湘洪归国的温州市委三人小组已经空手而回,劝归行动宣告失败。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对“劝说走丢书记归国”抱有期待,走丢的书记还能被劝回来,这本来就是不靠谱的事——他要愿意被劝回来,当初就没必要“走丢”。
“走丢”的书记劝不回来,温州方面接下来怎么办?是不是还要把杨湘洪的亲戚朋友一批批运到法国去对其动之以情,继续感情攻势?还是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对“走丢”了也不愿回头的杨湘洪来硬的?不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处分杨湘洪已成共识,但对外界说还是不说尚无定论。关于此事的进展,温州市相关领导要求严格封口:三人组成员不得私自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违者按纪律处分。而派出工作组的温州市委、市委组织部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一概实行“一问三不知”的策略。此外,随着封口令的广为传达,温州官场人士也不在公开场合谈论杨湘洪的事情。一度消息灵通的网友“我不是洪溜溜”已经连续多日保持着沉默。而来自当地新闻界的消息是,温州方面正在查作者“我不是洪溜溜”的信息。
如此看来,温州方面处置“滞留门”事件还是卓有成效的——虽然三人小组白跑了一趟,但消息封锁得很到位,真相就像他们手里的牙膏,想挤多少出来,一切尽在掌握。至于舆论怎么根据信息片段艰难地推测真相,至于全国人民是怎样翘首以盼,那完全是可以不管的。
但在这么一个信息时代,封锁消息实在是件很辛苦的事,之前就不断有媒体报道出“滞留书记恐涉官场艳照门”等重磅消息。这些消息,以我的经验来看,是不会与真相相差太远的。我实在很搞不懂:为什么温州官方不能像交通运输部处置“林书记涉嫌猥亵女童”一事那样果断?你看,尊重舆论监督、尊重深圳警方、暂停林书记职务,这三招一出,当众出丑的林书记,不仅没玷污到交通运输部的形象,反而,由于处置得当,交通运输部还博得了舆论持续的掌声,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温州方面不学学?拿一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为一个出国不归的问题官员背书,成本多高、风险多大、难道算不出来吗?
当真相始终遥不可及,信息时代的猜测会有多大的杀伤力,蛆橘事件、三聚氰胺鸡蛋风波、哈尔滨警察打死人事件,已经一次次地告诉了我们。如果“走丢书记”只能被继续猜测,那么到头来,受伤害的将绝不仅仅是公众的知情权,还有冒险为其背书的党政部门公信力。(冬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