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不孕夫妻6年后惊见“夭折”儿
· 为2200元,他连跑法院800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为2200元,他连跑法院800趟
漫画 俞晓翔

  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的胡大申做梦也没有想到,2200多元的经济纠纷,居然要让自己用16年的时间奔波在法院和家庭之间。来回800多趟、3万多里的行程只是其保守的算法。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官司使其如此不计后果奔跑下去?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赶到宿州对此进行了采访。

  16年官司耗尽家财

  现年68岁的胡大申是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陈楼村的村民。记者在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见到胡大申时,他一脸失望,神情木讷,呆呆地蹲坐在法院大门西边的石台上。见到记者过来,他显得有些激动,眼眶里顿时湿润起来……他拉着记者的手说道,自己从52岁就开始打这场官司,到现在已经整整16年了,但16年的时间却没有打好一场官司。16年来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可最后得到的结果实在让他无法接受。

  胡大申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栏杆镇信合社里担任信贷员,家里有几亩地,工作之余种种地,全年家里经济收入也较为可观,日子过得很舒适,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村里人都十分羡慕。如今却因为16年前那场小小的经济纠纷,使得自己几乎倾家荡产,成为村里仅有的几家贫困户。以前他的身体很好,什么毛病也没有,而如今为了这场官司东奔西走,身体也拖垮了,到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得了冠心病。

  到现在为止,这场官司已经花了他3万多元。“要知道3万多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啊!”他喃喃自语道:“可是如今却……”

  2200元纠纷挑起争端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1992年,埇桥区栏杆镇路町街村民闫××看到在农村榨油作坊比较红火,便打算自己也开一家榨油作坊。由于资金不够,便邀请陈楼村的胡大申入股合伙共同开办榨油作坊。胡大申见有利可图,并且和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冲突,就同意了和闫××合伙,最终由闫××出资3500元,胡大申出资4500元,并向银行贷款于当年2月份在村里开了一家榨油作坊。开了以后也赚了一些外快,但是后来由于双方在合伙经营中产生矛盾,胡大申因为农忙,家里人手不够,且想要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要求暂停榨油作坊一段时间,因此合作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左右,胡大申就决定退出作坊的经营,双方经过协商,把所有资产估价后给闫××。

  闫××给胡大申3700元钱,当作买断胡大申的资产。之后,胡大申认为闫××仍欠自己2294.49元,便多次向闫××索要,终没能如愿。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胡大申把闫××告上了法庭,也就是从这天起,胡大申走上了“马拉松式”的诉讼之路。

  跑了800趟法院才开庭

  据胡大申介绍,陈楼村距栏杆法庭有20里的路程,自从1993年3月份到栏杆法庭把闫××告了之后,为了想尽快把这场纠纷解决,让自己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之中,他每个月最少都要到栏杆法庭跑上10趟,催促法庭能尽快开庭。

  “每次到栏杆法庭问起什么时候开庭,法庭的负责人就会跟他说,‘快了,就这两天,你先回去吧,一有消息就马上通知你过来’。等过了两天还是没有接到法庭开庭的通知,于是只好又到法庭询问案子什么时候开庭。”胡大申告诉记者,从他起诉的那一天起,法庭便表示按照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案件可以先行调解,并表示愿意对双方进行调解。为此,他就听了法庭的话,过几天就到法院去见法官询问调解情况,有时法院也通知他去参加调解。但大多数时间很难见到法官,就是见到了,也被草草应付过去。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了8年,从1993年到2001年,他每月至少要从家到法庭跑十来趟,而且一跑就跑了8个年头。胡大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跑10趟,一年就是120趟,8年就是920趟,保守算下来,至少有800多趟,每趟来回40里路,算下来可就是3万多里的路程。

  对此,记者前往宿州市埇桥区法院,准备通过法院与栏杆法庭当时的办案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后,宿州市埇桥区法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时过境迁,当时的办案人员不是退休了,就是调走了,要想找到原来的法官,非常困难。胡大申的遭遇,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

  8年后开审被判败诉

  “跑了8年多,法庭竟要求我重新立案后再开庭。”胡大申告诉记者,最后一次到法庭时,对方告诉他案件已经过时了,要重新起诉才行,不得已,他又重新起诉。2001年9月份,法庭终于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原告胡大申诉称,他于1992年2月在被告闫××的要求下合伙榨油,并由他来管理现金和售油款,由于农忙,饼和油都卖了。他就提出先把贷款还上,能干时再干,这样也可以少负担些银行的利息。但是被告就是不愿意还贷款,于是自己只好把利息付了。后来经会计事务所清算,证实被告闫××欠其现金(包括给被告女儿办的贷款)2294.49元,经过年年催要,被告一直拖欠不给,为此,他打了几年的官司,被告就以账错为借口,也不算账。

  被告闫××则辩称,原告的诉讼不是事实,他和原告胡大申合伙期间借贷款4500元,借私人款3600元,支付银行利息475.41元,共计借款8575.41元,因为他和原告从未结过账,因此他也不清楚是否欠原告的款。至于自己女儿的贷款他声称自己并不知情,不应当要求他替女儿还钱。宿州市埇桥区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曾经委托有关部门对双方当事人合伙账目进行清算,但是没有结果,在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均承认合伙经营榨油,但账目一直未能结算清楚。

  经过庭审,法庭认为胡大申提供的账务混乱,无法查清案件事实,并最终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判处胡大申败诉。胡大申向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宿州中院随后将案件发回重审,并委托宿州某会计事务所帮忙重新进行账务清算。清算后,双方当事人都没有签名达成共识。因此重审之后,法庭依然维持了原判。之后,胡又向宿州中院提出上诉,经过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可了一审判决,要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随后,胡大申又向宿州中院提出申诉,2005年宿州中院驳回胡的申诉。

  为官司家庭四面楚歌

  当记者问到胡大申的侄子代强关于他叔叔打官司一事时,一开始,代强并不想多提此事来揭起这十几年的伤疤。只是断断续续地讲一些对这场官司已经失去信心的话,但是他讲着讲着就收不住了,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他说,自己的叔叔以前在村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过着相当富足的生活,家里天天都高朋满座。但如今四周的邻居都盖起了小楼,他家却还是十几年前那老房子,早已破烂不堪,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在村里人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说到这些,代强的眼睛也开始湿润了。

  “都是打这场官司惹的祸!”代强又说道,“叔叔整天奔波于法院与家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去工作和管理庄稼,每到收成时产量都比别人家低得多,就靠这地里的一点点收成,连温饱都达不到。这样十几年下来怎么还能跟别人家比。婶婶也为这事和叔叔吵过很多次,婶婶认为为了几千元这样受罪真的不值得,但叔叔就是太执着,就是要争这一口气并且说他什么不干都要把这场官司打赢,为了这场官司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大了!”

  胡大申的爱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止不住地对胡大申进行责骂。其告诉记者,胡大申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了2000多元钱打了十几年官司,赔尽了家财,实在是败家子的行为。为此,家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和胡大申多说一句话。

  刻意诉讼得不偿失

  胡大申向记者表示,判决之后,自己是辗转难眠。情急之下,他竟昏了头脑,跑到宿州市中院拦截别人进出法院,骚扰法院的正常工作,后来被叫到法院办公室做思想工作,工作人员都叫其不要再闹了。在填写了申请见院长的表格之后,他才离去。目前,他正在准备进一步向上级法院申诉,不管多大代价都要将案件进行到底。

  在了解到案件经过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一位高级法官表示,就案件本身的是非因果不便多说。单就此案派生出来的“东西”,他认为有点不可思议。其指出,一个案件中,当事人连跑法院800多趟询问案件的进展情况就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而在8年后重新立案,本身就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另一方面,为了2200多元,放弃一切生产生活,连打16年的官司,虽然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但确实有点得不偿失。该案本身的标的较少,双方当事人原本可以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和解,从而息事宁人。此案中,双方当事人不但劳命伤财,其诉讼的行为对现有的法律资源而言也是一种浪费,耗费了大量的诉讼成本。

  据《安徽市场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