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先后与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缔结友好城市194对,作为此次江苏国际友好城市30周年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昨天,来自多个友好城市的普通市民来到南京,与咱们江苏人“零距离”交流,几十种造型各异的南通风筝、淮安农民刺绣、苏州丝绸、常州木梳、竹刻……这些江苏特色、传统的展示品让外国友人叹为观止,而各地友城民族风味浓郁的服装、表演也让江苏人大开眼界。
爱好武术的德国友人老艾与中国孩子现场过招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买件花布褂立马穿上身
“真漂亮!我喜欢!”在苏州丝绸展台前,来自美国加州的休梅克夫人反复摩挲着精美的丝巾,爱不释手,左挑右选之后,她将四条丝巾放进了购物袋。“本来是用来展示的,不卖,可是老外看了后一定要买,没办法,只好卖了。”丝绸的展示者柳美真告诉记者,她展示的丝巾都是手绘的,每种只有一条,这次只是代表苏州市来参展的,没想到这么受外国朋友欢迎,只好现场定价出售。
休梅克夫人指着自己的外套,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件衣服也是刚买的。”记者发现她穿的是一件南通蓝印花布的褂子,她又从购物袋里掏出一个蓝印花布的布包,“这是送给朋友的。四条丝巾我留一条,三条是礼物。”休梅克夫妇是江南大学的客座教授,1985年就来中国了,两人都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昨天这么多传统艺术集中在一起展示,让他们看得目不暇接。
市民交流中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是江苏和各个友好城市一起准备的,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舞龙舞狮表演、南通的杂技、木偶表演、南非自由州省民族舞蹈表演、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民族舞蹈等。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演员们,站在人群中非常显眼,也成了人们抢着要合影的模特儿。
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还是南理工的舞龙队,8个身穿大红色马甲、长裤的大学生舞着一条金色长龙,外国朋友们排起了队,与之拍照,“我们8点多就来了,一来就有人找我们拍照,摆动作摆得我膀子都酸了。”赵同学告诉记者,当然他们也很高兴,外国朋友这么喜欢中国的舞龙表演。
“德国佬”来比中国功夫
“来来来,拿家伙来!我和你们比画比画!”昨天,来自江苏泗洪武术学校的孩子们正在现场表演中国功夫,没想到一位蓝眼睛老头主动站出来“挑战”。
此人来自德国,别看他挺着“啤酒肚”,个子也不算高,身手倒很灵活,跳进场子,一个亮相也很像那么回事。“我叫艾利希·阿尔布莱特,在这儿我就叫‘老艾’,到12月1日,我就60岁了,中国人不是喜欢称呼人为‘老×’吗?”记者被老艾给逗笑了。
老艾是个典型的老顽童,他说自己从小就好动,6岁那年他就开始跟随“功夫迷”父亲学习中国武功,最让老艾痴迷的是少林功夫。
“学功夫就要到少林。”老艾坚信这一点。39岁那年,他终于走进少林寺的大门,正式拜师学少林功夫,“我学的不是武术套路,而是擒拿!”说完,老艾就摆出了一个标准的擒拿姿势,果然很有武术根底。
“从进少林寺开始,我已经有整整20年的习武史了!”老艾自豪地说。他在德国开设了一家武术馆,“每年我都会带学员来中国,去少林寺训练。”这一次是他第65次来中国了。老艾名片上的头衔包括:德国企业家协会成员、社会学学者、中国事务专员。
在交流现场,老艾哪儿都不去,一直坐在武术表演的前面,半天都不挪屁股。看见小演员们表演刀、枪、棍、棒,老艾兴奋得直叫好,每个队员表演完,他都会鼓掌欢呼,还不时拿出相机来拍照。表演结束后,老艾跑上去拉住武术队队长的手,用中文夸道:“你们的套路很好!”
不过瘾的老艾还主动提出要和武术队的孩子比试比试,“来来来,拿家伙来!我和你们比画比画!”武术队队长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怕刀枪不长眼。没想到老艾身手不凡,拿过一把剑,架势一摆就和队员切磋起来,几个回合下来,居然没分出胜负。看老艾轻松的样子,显然还没露出真功夫呢!
快报记者 都怡文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