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从最高峰的147.27美元/桶到现在的60美元出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连续狂泻两三个月。国际油价降成这样,国内油价什么时候降,当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疑问。现在,疑问有了初步答案。
10月29日的《京华时报》报道说,尽管政府没有统一下调汽柴油等成品油零售价,但北京多家社会加油站已悄然降价,其中降幅最大的加油站,93号汽油已从6.37元/升的普遍零售价降至6元/升。此外,一些中外合资加油站也搞起了促销:从10月中旬开始,北京市已有近10家壳牌加油站开展了“每10升油返1元”的促销活动。
油价降了,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的加油站现在仍然按兵不动,你就不一定能加到降价油。毕竟,主动降价的社会加油站和合资加油站,其数量加起来,仍然只是两大巨头加油站的一个零头。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只能去两大巨头的加油站加油,已经是零售渠道基本被垄断下的无奈选择。众所周知,由于成品油批发控制在两大巨头手中,导致零售渠道竞争严重不充分。几个月前国际油价坚挺的时候,国内炼油企业减少产量,很多社会加油站就无法从两大巨头手中批到成品油,“无油可供”让上万家社会加油站不得不关门歇业,或者接受两大巨头的收编。
竞争的好处显而易见,没有了竞争的成品油零售渠道,将是所有消费者的噩梦。国际油价狂跌两个多月之后,首先站出来降价的是社会加油站而非两大巨头,就足以让消费者感受到竞争的美妙。那么,为什么带头降价的不是两大巨头旗下的加油站呢?按理说,规模经营的两大巨头,其成本应该更低、降价空间应该更大才是。更何况,成品油批发控制在两大巨头手中,他们也不用担忧降价之后供不上货。但现在,有着明显降价条件的两大巨头,却只是保持着令人寒心的沉默。虽说政府没有统一下调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但两大巨头也并非毫无可为,至少,他们可以拿出几个月前逼宫发改委涨价的劲头之万一,用来推动发改委赶快下调基准价。两大巨头如此傲然,底气显然来自他们在零售渠道的“准垄断”地位——我不降价,你们还是得来我的加油站加油。
指望两大巨头像社会加油站一样主动站出来降价,不现实,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所知道的是,专家屡次告诉我们,国际原油价格处于90美元-105美元/桶,是国内炼油的盈亏点。也就是说,国际油价降至90美元左右一桶,炼油企业就有利润了。此外,专家还告诉我们,国内油价下调对国际油价的反应期是一个月,现在,国际油价已经降了两个多月,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还不下调已经没有理由。此外,我还有这样的担心:两大巨头会不会为了维持高油价拒绝向率先降价的社会加油站供油?如果这个担心也成了真,那么,中国的消费者就真的只能欲哭无泪了。(冬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