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因念错字被人抓住把柄的性情才女苏雪林
· 霍震西出狱后大显威风要回了《柳鹆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因念错字被人抓住把柄的性情才女苏雪林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民国著名教授二十余人,都是当时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章太炎的疯……同时,作者还披露了鲁迅与顾颉刚、苏雪林与鲁迅,以及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等人之间的是非恩怨与感情纠葛,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上期回顾]

  吴宓从哈佛学成归国后,先是在东南大学教书,后来又到清华外文系任教,其间,他替清华国学院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四个国内一流的学者,也就是世人公认的清华四大导师。有个性的吴宓,曾经为了钱钟书和清华闹翻,而他穷其一生单相思毛彦文的行为,更为圈内人所乐道。

  念“讹音”的教授

  在现代文学史上,苏雪林是以作家闻名于世的,但她的一生都是以教书为业。苏雪林最早到大学执教的经历可以追溯到一九二六年在东吴大学的兼职。

  此时婚后不久又失去母亲的苏雪林正在上海夫家赋闲,她觉得自己爱情理想亲情一个都未能实现,生活十分苦闷,就在这时接到恩师陈钟凡的信。陈是她北平女高师国文系主任,对她一向十分赏识,并一直保持着通信来往。得知她归国的消息,特地让她到苏州见面,介绍她担任苏州基督教长老会办的景海女子师范国文系主任,并到东吴大学兼课。

  一九二六年刚过春节,苏雪林就到了苏州。考虑到丈夫上海苏州两地往来不便,不久把张宝龄也介绍到东大任教。这是苏雪林第一次到大学任教,当时只是兼职。一年后两人因感情破裂,张宝龄便离开苏州回沪。第二年夏天苏雪林也辞去苏州工作回到上海,不久在沪江大学找到了一份国文教师的工作。此时的苏雪林希望多尽一份妻子的责任,挽回两人冷淡的关系,然而事与愿违,两人关系却越来越僵,所以当她接到安徽大学新任校长杨亮功先生的邀请信,请她担任安徽大学教授时,她立刻接受了邀请。时为一九三○年六月。

  安大虽是省立大学,但因为新建,学风不严,风潮不断。由于管理松弛,学风很坏,男生到女生宿舍唱歌喝酒谈恋爱经常闹到半夜,简直肆无忌惮。苏雪林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既然做了女生指导员,她觉得就有责任制止这种现象,于是经常前去干涉。为此与那些男生经常发生争执,被骂成老封建,但她一点也不退让。她的干涉得罪了那些谈恋爱的男生,久而久之引起了报复心理。一天她从外面回宿舍时,经过一片小树林,突然从黑暗里飞出一块石头砸中了她的前额,苏雪林没想到会遇到暗算,顿时血流如注,连忙用手帕捂着,一连用了两条手帕,也没能止住血,最后到医院缝了几针才止住。她额上的一块疤便是在安大当指导员的永久纪念。这件事促使她产生了早日离开安大的打算。恰好不久她就接到了国立武汉大学的聘书。

  武大并不缺少伯乐。有一件事几十年后,仍然令苏雪林感激不已。武大的学术空气一向比较保守,讲究小学功夫,述而不作,以黄侃最具代表性。虽然苏雪林已经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了《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史》等六本书,但在那些老教授眼里,她走的是一条野路子,难登大雅之堂,其研究观点也常常遭到一些人的诘难。还有一个缺点也常常成为一些人攻击她的口实,那就是上课时时常读错别字。由于小时受父亲和师塾不规范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常常读错别字,结果被一个受过处分的学生告到系主任那里,并被人恶意传播,成了她的一大污点。

  她的婚姻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苏雪林的婚姻是那个时代最为典型的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做过前清知县的祖父在上海做寓公时,做主把她许配给江西做五金生意的商人张家次子。一九一七年,张家提出完婚要求,苏雪林本不满意这桩婚姻,以上大学为由拒婚,与祖母发生严重冲突,导致淋巴结核复发,结果大病一场,这件事才拖了下来。到法国留学后,才在母亲的建议下,才与远在美国麻省的未婚夫张宝龄开始了断断续续的通信。

  一九二五年中秋节,为了母亲最后的心愿,苏雪林与张宝龄在老家岭下村完全按当地习俗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婚礼。这一年苏雪林已经二十九岁了,富有戏剧性的是,这次结婚居然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尴尬和不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婚后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要算是他们在苏州度过的一年多时间。正是这段甜蜜生活催生了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散文名著《绿天》。书中许多篇章基本上是他们这段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爱情之舟并未能顺利远航。两人之间积存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导致了两人感情的裂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两人性格志趣不同,张虽然接受了西方教育,但骨子里却希望妻子三从四德以他为中心,做一个贤妻良母,这显然是苏雪林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婚后苏雪林经常资助大姐和寡嫂,这也使丈夫很不快,有一次甚至借故把她的书扔了一地。这些矛盾终于导致了两人感情的破裂。《绿天》只写了一半,爱情就破灭了,所以苏雪林后来自嘲地称之为“美丽的谎言”。

  苏张二人感情破裂后,双方都有离婚的想法,但为了家庭名声,最后还是选择了维持。破镜难圆,所以当苏雪林到武汉大学执教时,干脆将大姐接到一起,组织了奇特的“姐妹家庭”,一直到她大姐去世。这在现代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抗战胜利后,许多家庭都在享受着复员的快乐,张宝龄却坚决辞去武大的工作回到了上海,从此这对夫妻就再也没有在一起生活过。一九四九年,苏雪林去了香港,张宝龄留在了内地,天各一方,这对冤家也就永远分开了。张宝龄逝于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二日,一年之后苏雪林才辗转得到消息,至此这个婚姻悲剧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与鲁迅的恩恩怨怨

  从公开记录看,苏雪林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那次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悦宾楼设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请的有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王映霞等名家。苏雪林到北新时客人大多到了,因为《绿天》的巨大反响,所以大家对她都十分热情,就连散文大师林语堂都对她赞美有加。最后主人把她带到鲁迅面前时,她热情地伸出手,没想到鲁迅既没有同她握手,也没有寒暄,只是象征性地朝她点了点头,这使满腔热情踌躇满志的苏雪林感到非常尴尬,现场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大家也感到有些意外。

  苏雪林很难理解鲁迅对她的态度,后来经人点拨才明白,因为她经常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又与胡适、陈源过从甚密,自然被鲁迅划入了现代评论派。其实这多少有些苏雪林的主观推测,以鲁迅的性格,对初次见面的晚辈作者点头致意,也未必不正常。但苏雪林从此认定鲁迅是个心胸狭窄傲慢无礼的人,一直不能释怀,后来她处处与鲁迅为敌,多少与这件事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一点令苏雪林反感的,是鲁迅对胡适和她朋友的攻击。一九二八年北平女师大学潮,鲁迅对杨荫榆和章士钊进行声讨,陈源在现代评论上替杨、章二人说话,结果也遭到鲁迅痛击,由此引发一场笔战。苏雪林是女师大(前身是北平女高师)学生,又是杨荫榆的学生,情感上自然就站在了陈、杨一边,把鲁迅当成了学生运动的煽动者,后来章士钊的私宅被激动的学生烧了,她也认为是鲁迅煽动的结果。苏雪林最不能容忍的,是鲁迅对胡适的批判。这些点点滴滴加在一起,激起了她骨子里的反叛意识。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在上海病逝,全国文艺界举行声势浩大的祭丧活动时,她往日积攒下来的不满情绪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她决意要表现得不同流俗,不惧权威,于是发表了那篇引起轩然大波的《致蔡子民先生论鲁迅书》的公开信,信中列举了鲁迅三大罪状。《致蔡子民先生论鲁迅书》一发表,立刻激起了公愤,苏雪林也成了众矢之的。

  如果说苏雪林全盘否定鲁迅,也不完全符合史实。发表于一九三四年的《<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文中,她指出:“我们应当知道鲁迅是中国最早的乡土文艺家。而且是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她对鲁迅《呐喊》与《彷徨》也评价甚高,认为“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民国教授往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