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冬季长跑 教育部这回一定要顶住!
· “蛆柑风波”不能只算经济账
· 自考泄题应被看作一场危机
· 女大学生维权冤狱是怎样炼成的?
· 王志,请像个新闻人一样履新
· “刺五加索赔案”凝聚着太多希望
· 问题商品是“保增长”的头号敌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问题商品是“保增长”的头号敌人
  ■今日视点

  目前问题商品事件不断,继奶粉事件之后,蛆橘事件又愈演愈烈:据湖北农业厅果品办主任透露,广元“蛆柑”事件如果继续恶化下去,湖北全省橘农损失将达15亿元。此外,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首次在香港百佳超市出售的新鲜鸡蛋中验出超标88%的三聚氰胺。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称,这些鸡蛋产自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

  (10月27日《新京报》)

  虽然只是在少数地区发现“蛆虫柑橘”,“三聚氰胺鸡蛋”也只是在香港市场被发现,但这两个事件无疑杀伤力强大。如果处置不及时不合理,可能会给非常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短期内看中国经济只能是“谨慎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工作的重心就放在了“保增长”上。对于“如何保增长”这个问题,各界已开出了不少药方,比如调整财税政策、刺激消费等。但在我看来,问题商品恰是“保增长”的头号敌人。

  一方面,问题商品很容易影响到“中国制造”的声誉,进而影响到出口。本来,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商品出口就在不断下滑,而问题商品无疑变成了出口下滑的“润滑剂”,让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更加瘸腿。

  从报道来看,三聚氰胺祸害奶粉后,中国生产的饼干、果糖等相关奶制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下架。因为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中国香港方面暂停进口此类鸡蛋,更有专家指出此事表示家禽饲料极有可能混入三聚氰胺,令鸡以及所生的鸡蛋也带毒性。由此看来,与鸡相关的商品在香港短期内可能面临销售压力。

  另一方面是问题商品影响内需。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刺激内需成了近段时间的主调。但如果“蛆虫柑橘”、“三聚氰胺鸡蛋”事件得不到妥善处理,老百姓就不敢轻易吃柑橘、鸡蛋,甚至不排除公众会因为担心其他类似商品存在问题而不敢消费。

  更重要的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被舆论认为是找到了启动中国内需的钥匙,即搞活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但像奶粉事件、柑橘事件、鸡蛋事件等,无疑影响最大的是奶农、果农等群体。湖北橘农如果损失15亿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如果农民的收入不能保证,农村消费市场又如何启动呢?

  要想“保增长”、“促发展”,不能只是依靠房地产来推动,还要杜绝各类问题商品,警惕问题商品给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冯海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