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因鸦片丑闻被闻一多拒发聘书的名士刘文典
· 松竹斋掌柜张仰山危难之时捡来一个樟木盒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因鸦片丑闻被闻一多拒发聘书的名士刘文典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民国著名教授二十余人,都是当时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章太炎的疯……同时,作者还披露了鲁迅与顾颉刚、苏雪林与鲁迅,以及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等人之间的是非恩怨与感情纠葛,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上期回顾]

  辜鸿铭虽行事怪诞,却有自己的原则。他看不起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鄙视那些妄自尊大的洋人。辜鸿铭留恋中国的传统文化,连带传统文化的糟粕,一并吸收,包括对纳妾、玩妓、小脚等的癖好。这样的他,却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理由,反对男女同校。一时传为笑柄。

  当面顶撞蒋介石被关押

  在民国教授中,校勘学大家刘文典的“狂”与“傲”是十分出名的,也在学坛留下了不少奇闻轶事,从一个方面显示了这一代学人的风采。

  刘文典,生于一八八九年。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祖籍怀宁。因父亲以经商为业,家境较好,所以从小就被送到教会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外文教育,后通晓英德日等多种外语,这在民国学人中也是较少见的,这大约也是他后来倨傲的一个原因。一九○六年,刘文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芜湖安徽公学。同年,刘文典在安徽公学加入了同盟会。一九○九年,刘文典赴日留学,进入早稻田大学。

  一九一二年,刘文典学成回国,与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创办民立报,任编辑和翻译,经常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思想。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在场的刘文典也手臂中弹受伤。同年再次流亡日本,并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一九一六年,刘文典回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与不满,决定专事治学之道。一九一七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刘文典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攻校勘学,从此踏上治学之路。

  一九二八年,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长兼预科主任,相当于校长一职。十一月二十三日,安大附近省立第一女中校庆,安大学生在看戏过程中与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程诬蔑学生捣乱,请军警弹压,遂引发一场学生风潮。时值蒋介石路经安庆,蒋对此十分恼怒,召见刘文典训话。

  刘文典对蒋直接介入学校具体事务十分不满,这次见面自然很不愉快, “刘先生入室,不脱去帽子,昂然坐下,不向主席行礼致敬。老蒋见了已大不高兴,又见他打开烟盒拿出一根香烟,擦着火柴猛抽。就斥他为人师表,如此无礼,刘先生只顾仰天喷出烟圈,然后以极鄙夷的态度,哼了一声。”(高伯雨《刘文典与蒋介石》)据说,见到蒋介石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引起蒋的不满,蒋让他交出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肇事的学生,刘却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甚至斥蒋为“新军阀”。蒋介石听了十分恼怒。还有一种说法,说蒋曾当场打了刘两记耳光,定了个“治学不严”的罪名,将刘关押起来,并宣布解散安徽大学。

  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安大师生组织了“护校代表团”,到省政府请愿,要求立即释放刘文典,同时致电教育部长蒋梦麟以及蔡元培、胡适等人,请求援助。在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蒋迫不得已,最后同意保释,但要求刘文典即日离开安大。

  以说日语为耻

  九一八事变后,北平的青年学生,为敦促政府抗日,曾发起卧轨请愿。刘文典的长子当时在辅仁大学读书,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后因连夜在外受寒患病而死。刘文典对此十分悲痛,也更加痛恨日本人。以后每次上课都要讲一段“国势的阽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七事变后,刘未能及时南下,鉴于他的名望,日本人通过周作人来做他的工作,请他出来做伪事,遭到他断然拒绝。刘文典对周作人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日本人被他的态度激怒了,闯进刘家翻箱倒柜,刘拒绝回答日本人的任何问题,翻译官责问道:你是留日学生,太君问话,为何不以日语作答?刘称“以发夷声为耻”,拒不说日语。

  一九三八年,在朋友帮助下,刘文典化装逃出北平,由天津搭外轮,经香港、海防,辗转来到昆明。他后来在给西南联大校长的信中说:“典往岁浮海南奔,实抱有牺牲性命之决心,辛苦危险,皆非所计。”其爱国行为与周作人形成鲜明对比。

  最看不起的人居然是沈从文

  刘文典的治学生涯始于一九一六年。由于对国内现实的失望,刘文典转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学上。到北大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淮南子》校勘上,经过多年努力,一九二三年《淮南鸿烈集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二十一卷,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由此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鉴于刘文典的名声,罗家伦掌执清华后,一心想聘请刘来清华任专职教授,但北大拒不放人,几经磋商,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刘到清华执教,但仍兼北大教授。

  刘文典认为西南联大文学院真正的教授只有“两个半”,陈寅恪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自己只能算半个。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最看不起的人居然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当时沈从文是西南联大副教授,已经出版了几十种作品,在文坛上名声很大,所教的《语体文写作》等课,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刘始终对他抱有偏见。一九四三年七月,听说西南联大拟聘请沈为教授时,刘居然悖然大怒,不屑地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沈从文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4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在西南联大时,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日本飞机经常到昆明轰炸,师生看到五华山上红球升起,便放下手中的活,到防空洞里躲避日机轰炸。一次刘文典看到沈从文夹在人流中,很是不屑地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什么跑啊!”

  “二云居士”与磨黑风波

  在昆明西南联大时期,素有名士之称的刘文典有一个雅号,人称“二云居士”。“二云”指的是“云腿”(云南的宣威火腿)和“云土”(云南产的鸦片)。刘文典嗜食“二云”,故得“二云居士”之雅号。

  刘文典染上烟瘾,据说起因于长子之死。因失子之痛,为打发排遣内心伤恸,麻醉自己,吸上了大烟。到云南后,因地产云土,便又烟瘾复发。

  磨黑是滇南著名的茶、盐和鸦片的集散地。距昆明有千里之遥,当时为大豪绅张孟希控制,张希望从昆明聘请一名有名望的大学教授到磨黑小住,为他母亲撰写墓志铭,以光耀门楣。因地处遥远,路上又危险,一般人不肯前往,最后选定了刘文典,因为知道他嗜食鸦片,而当时物价飞涨,一般教授生活都很困难,根本无力购买鸦片。

  鉴于刘文典当时的名声地位,张孟希表示除供给鸦片,还愿承担刘一家三口费用,回昆明时再送五十两(一说十两)“云土”作为酬谢。这样的条件在战时算是十分优厚了,所以刘便接受了这个邀请。到磨黑后,张很讲信用,对刘一家十分客气。刘的工作除了替张母撰写墓志铭,偶尔为当地教师讲讲庄子和文选及简单应酬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鸦片床上吞云吐雾,很过了一回烟瘾,四个月后被张礼送回昆明。

  刘此行目的主要在鸦片,因此学校内议论纷纷,虽然学校聘任委员会准备聘任他,但性格耿直的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坚持认为刘的行为不足以为人师表,拒不发给聘书。事情闹大了,刘文典给清华校长写信申诉,但闻一多坚持不肯通融。最终刘文典未能回到西南联大,改去了云南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文典响应政府号召,下决心把鸦片瘾戒了,改抽大重九。当时能抽得起大重九的人并不多。当时学生抽的是旧币一千五百元一包的大公烟,刘抽的是三千元一包的大重九,所以学生有时便到他烟盒里摸一支烟,刘也毫不为意,因此深受学生爱戴。

  一九五八年七月,刘文典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民国教授往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