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讳之鲁宁专栏】
朋友聚会,全球金融危机成为热议,搞得手头有余钱的人心神不宁,先知先觉者开始分装篮子里的鸡蛋。焦虑情绪同样在业界蔓延,周六晚间有位在深圳做外贸的朋友来电,说推掉了几宗香港订单,他还告诉我,本周一去港参加贸展会(已预支了展位费)也决定放弃……
当金融危机已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谈资时,媒体并未将危机的内容、性质、病因、连锁反应(病毒传染途径)、可能的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讲出个所以然。无知那怕一知半解有时比危机本身还可怕,它会人为放大国人的紧张情绪。
用白话把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说通透,照说不是新闻评论该做的事,可我以为,本文“不务正业”它一回颇有必要:
这场金融危机最初被叫做次贷危机,2006年出现病态,2007年病相显露,今年开春第一次发烧,虽被退烧针强行压住却病灶未除,最终因做投行业务的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而全面引爆。
投行业务主要涉足资本市场,其运作形态是把以股权为存在形态的资产(本)通过打包在证券市场交易并从中获利。
美国大投行纷纷拿次级房贷作为其新兴业务主因有二:互联网及IT拉动美国经济长达10年增长(主要在克林顿时代)后,其动力已明显衰减,在新的增长极青黄不接之际,楼市成为刺激美国经济维持体面增长的替代品。可富人无兴致买房,穷人想买房但缺乏信用银行不敢放贷。美国政府介入进来,鼓励商业银行向穷人放贷,次贷业务应运而生;美国制造业因成本压力向外转移,迫使政府鼓励金融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次贷恰属创新的金融衍生品。于是,投行介入也受到政府鼓励,投行溢价收购商业银行的次贷权属,再行精美外包装后上市流通,吸引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大户购买,于是,地产公司、购房者、商业银行、投行、保险公司、中小散户之间形成“利益连环套”。楼市红火时,包括政府收税在内,有钱大家赚,彼此笑眯眯。问题在于楼市泡沫随之吹大,一俟泡沫破裂,购房者还不起月供,资金链断裂,次贷股价下跌,多米诺骨牌被迅即推倒。此外,次贷证券面向全球发行,中国的银行也眼红,于是也被套牢(好在量不大)。欧洲大银行业务素来全球经营,财大气粗出手更是大方,结果被深套……
事已至此,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还有限,但经媒体渲染,人们恐慌情绪迅速放大,信心开始崩溃,连带着手头非次贷股票一起抛……如是,导致恐慌加倍放大,人们开始捂紧口袋,奢侈品、耐用品、高档生活用品消费率先萎缩,继而开始波及日常消费,危机从金融波及实体经济层面,形成更深层次的恶性循环。恐慌传至中国,国内股市雪上加霜,以至于近期所有救市举措被大部分抵消……
就眼下而言,危局尚未对欧美实体经济形成致命打击,欧美包括中国央行则纷纷以不同方式联手“救市”。假如救市受挫致使实体经济受到重创,那么随美欧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失业率增加,消费萎缩,那么,中国对美欧出口将率先受到连累……
不幸中万幸,国内银行持有美国“烂股票”总量有限,还不足以使国内银行遭受重创。
老百姓之所以担心金融危机波及到国内,主要担心于人民币资产会否大幅贬值,鉴于上述本真的分析,只要经济和金融基本面不出大问题(目前之现状出大问题可能性极小),应该说还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为《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