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源自生活的小故事、小段子轻松道来,亲切如话家常;暗藏其中的人性美丑、处世哲学一点即明,警醒如醍醐灌顶。本书中,“生活家”刘墉纵横捭阖,挥洒谈笑,在轻松幽默的话语中道出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处世的心得。
[上期回顾]
职业道德成就一切。每一行都有它的工作伦理。今天你在旅馆、餐馆工作,不能随便透露顾客的行踪,是你的职业道德。今天你在银行工作,为顾客的财务保密,是你当然的职责。今天你开印刷厂,而且承印《 哈利·波特 》,就算外面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包括你的小孩,向你打听新书的内容,你也不能透露半个字。
给人家留条退路
我参加过很多旅行团,也在团里认识不少人,很奇怪的是,我到今天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二十年前,去欧洲旅行时,同团的一个胖太太。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掉其中一个画面。
那天旅行团的车子停在巴黎离卢浮宫不远的地方,因为时间不够,不能游卢浮宫,只让大家下车自己吃午餐,两个钟头之后就要上车,到下一站——艾菲尔铁塔去。
我因为早年曾经在巴黎呆过比较长的时间,去过卢浮宫好几趟,所以一下车太太就拉着我,说让我带她以飞快的速度看看蒙娜丽莎和米罗的维纳斯。我们以很快的速度,几乎是半跑的,冲进卢浮宫,非但看到了很多名作,还进入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买了一个复制的雕像,而且准时赶回了车子。
一上车,我就秀我买的东西给全车的人看,大家都佩服我,那么快,看那么多。这时候,有个胖太太问:“门票贵不贵?多少钱?”我当时傻住了,因为我是直到出来,才发现我和太太匆忙间,是由出口冲进去的,我们居然没买票。我正不知道怎么答呢,那问票价的胖太太突然指着窗外大叫:“看哪!那不是艾菲尔铁塔吗?”大家都转头去看,票价的话题就被带开了。
我后来常想起这差点下不来台的一幕,而且猜那胖太太八成认为我吹牛,只是在路边买了个小雕像,就谎称说逛了卢浮宫;但是我也感谢她,因为她放了我一马,及时把话题岔开。
我也忘不了另一个人,是位报社的主编。他向我邀稿,我勉强答应了,他就开始催稿。有一天,在一个文艺聚会上遇到他,他冲过来对我说:你不是讲写好了吗?有没有带来?我说:真糟糕!留在桌上,忘了!明天我一定派人给你送到。(因为那时候没有传真,也没有电邮。)
没想到,会议完了,那主编坚持开车送我回家,我推辞了半天,他非送不可,到了巷口,我说不要开进去了,他还坚持,说正好把车子停在我门口,我可以把稿子拿下楼,交给他。到最后,没办法了,我对他老老实实地说:“对不起,我是忘了写,打算今天赶夜工,明天给你。”没错!要怪我那时候不懂事,乱编托词,但是他何必把我逼到角落呢?他难道看不出,我说忘了,只是托词吗?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读过《 孙子兵法》里的“围师必阙”,意思是当你要包围敌军的时候,为了避免把他逼到绝路上,狗急跳墙,跟你拼命,造成你太大的损失,最好给他留一个小缺口,让他从那里逃跑。“穷寇莫追”,大约也是这个道理,除非你存心把对方赶尽杀绝。请问,我们平常处世,有赶尽杀绝的必要吗?既然没有,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当然应该适可而止。从另一个角度,追着问,有时候也能产生正面效果。举个例子,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聊天,老王正说他的一件得意事,譬如:“我儿子昨天参加演讲比赛,都是高手,我原来想他怎么也入不了围,没想到……”
刚讲到这儿,突然有人不识趣地打岔:“哎!你们看!那天上飞的是什么东西?好像是UFO耶!”一下子,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转向窗外了,看了半天也没有,又回来瞎扯。这时候如果你大声问老王:“老王!你刚才说一半,你不是说你儿子参加演讲比赛吗?”于是那原来已经“缩水”的老王,一下子活了!眉飞色舞地继续说完他的得意事。想想嘛!那老王能不感谢你这个伸手拉他一把的人吗?
甚至在聚餐的时候,一张大桌子,十几个人,分成两三组在谈。如果你能一边聊,一边竖着耳朵听,听到别组的正谈到他的得意事,你可以问他说什么,请他说大声一点。当你这组的朋友提到得意事,你也可以提醒大家注意听。这都是贴心的沟通技巧。
还有一种情况,你得主动给对方找台阶。譬如道别的场面,尤其当你要出国,去向朋友辞行的时候。那朋友听说你要离开那么久,八成客气,说要送。碰到老人家就更麻烦了,他甚至有“生离等于死别”的表现。这时候,你要主动“留一扇活门”,譬如说:“我行期很可能延后。还不确定呢!”再不然讲:“我过两天还要到附近来,说不定还来看您呢!”于是那僵硬的气氛,可以化解。
最后,说一个我这几年常用的“拒绝”的方法。当人家跟我约稿,或叫我上节目的时候,我如果说“不行,我没空!”那场面可能有点尴尬。这时候我会讲:“对不起!我确实抽不出时间,不过让我再想想办法,如果可以,今天下班前,一定打电话给您。您要是没接到我的电话,千万别等我,让我以后有机会再为您效力。”
这就叫做“婉谢”,也是“围师必阙”,为对方搭个台阶,留个缺口啊!
有话好好说
同样一件事,为了同一个目的,甚至说出来的句子也一样长,但是不同的人说,可以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为什么?因为看事情的角度和心态。
我有个朋友,五十多岁才学开车,拿到驾驶执照之后,立刻去买了辆全新的奔驰,高高兴兴地开回家,大概技术不够熟练,因为兴奋又开得快,碰上弯路没转好,居然撞上一棵大树,车头全毁了,幸亏人没受伤。你猜这老兄回家怎么说?他一进门就喊:“太幸运了!太幸运了!第一天开奔驰,就撞上树了!”他太太吓了一大跳,跑出来,心想丈夫一定是撞糊涂了。问他:“你撞了树,还说走运?”我那朋友说:“是啊!幸亏我开奔驰,结实,所以才没受伤啊!”
再说个不久前发生的事。我理发师的儿子出了车祸,医院怕他脑震荡,做断层扫描,虽然没有脑震荡的现象,却发现一个血管瘤,随时可能破掉,赶快动大手术把血管瘤处理了。我那理发师一边为我剪头发,一边笑着说:“真幸运!真幸运!幸亏出车祸,不然血管瘤一爆,非死不可。”隔了几天,她儿子回家休养了,她看儿子沿着前面发线开的刀痕,又笑了,对儿子说:“多可惜啊!换作我该多好,可以顺便拉皮了!最少年轻十岁!”我说这几个故事,是要谈说话的语气和正面思考。
同样一件事,为了同一个目的,甚至说出来的句子也一样长,但是不同的人说,可以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为什么?因为看事情的角度和心态。
再举个例子,你的孩子要跟他的同学大毛出去玩,你知道大毛晚上打工,于是问孩子:“大毛不是晚上打工吗?”你孩子明明只要答“大毛今晚不用上班”就成了。他却可能有样学样,把个正面的句子用负面的答法说:“有人规定他每天上班吗?”
请问,今天如果你是家长,听孩子这么答,心里痛快不痛快?只是,你又为什么总用负面的方式,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这么对他说话呢?不是只有我们中国父母有这种问题,美国人也一样。我女儿上幼稚园的时候,学校甚至会请家长去,教大人怎么跟孩子说话。
他们告诉家长:不要以为你的小孩现在听得懂你讲话了。其实他们不见得全懂,尤其不懂抽象的句子。所以你必须说简单句,而且直截了当地说。举个例子,孩子到公园玩耍,爬到很高的地方,你怕他危险,只要对他说“快点下来”就成了,而不必说:“小心危险!”你尤其不能大吼:“你想死吗?”结果可能是小孩怔住了,不懂你的意思是叫他快点下来;搞不好,你吼得太大声,小孩吓一跳,真摔下来了。
由我上面讲的可以知道,给人好印象、好感觉的通常是由正面思考的句子。更可以由我一开始举的例子知道,当你从正面思考的时候,即使是车祸,车子全毁了、人进了医院,只要人没死,还是可以正面思考。话说回来,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与其于事无补地怨,何不试着从正面思考?更何况只是一般对话,你关心孩子,怕他着凉;或孩子答复父母,朋友当天不上班,何苦把一句普普通通的“好话”说成“坏话”呢!甚至当你发现家里有人说负面的话,为了改善气氛,你可以用正面的话去平衡。这样做常能有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