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一只虚拟的并不存在的华南虎,在中国的舆论场上跳踉,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个久炒不息的“多点”新闻。从热点炒到焦点,从焦点回复冰点,再从冰点炒至沸点,现在还在往前推进,这是一个难得的新闻案例,更是公民权利教育的经典个案。现在,周正龙一审被判诈骗罪、私藏弹药罪成立,获刑两年半,似乎可以给该案画上句号了。但是,出乎有关部门预料的是,这个危机,并没有因周正龙的认罪而消解,舆论的追问,依然不依不饶。华南虎新闻的价值,没有因“真相出水”而消减,反而因为周正龙的死扛激起人们逆反的怀疑,新闻价值的开发,将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中。
公众对华南虎这一似乎远离直接利益冲突的话题之所以热情不减,就是想借这样的一杯酒来浇心中压抑的块垒,来满足“还原真相”、“捍卫真理”的诉求。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争议被强行搁置,多少的“悬疑”损害了公民探究真理的信心。有太多的信息被人为地屏蔽,而把握信息的人则凭其作奸犯科、逍遥于舆论谴责之外。有不少公共事件,被不明不白地“控制着范围”,让公众关注的目光渐渐地无奈、暗淡。因此,“华南虎”这样一个公共事件,恰好在这样的情境中,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诉诸探求的热情、而又不至于酿成社会剧烈冲突的样本,这才导致了这一事件波澜起伏、高潮不断。只要这样的禁忌依然存在着,只要诸如“八零后厅官”疑云、四大班子别墅群这样的公共事件无法得出公众满意的结果,对“华南虎”的追问,就不会停止。“庆幸”的是,“华南虎照案”总会为了弥谎而不断生发出新的漏洞,引得公众如饮狂泉,追问连连。
人们对周正龙的关注,正因为有“真和假”的悬疑而保持着一定的张力。真相出水,应该是张力消除、热点弥散的时候。但是,有关部门公布的真相,因没有足够的证据和合理的逻辑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张力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又加大了。公众的追问热情继续得以点燃。从对一个漏洞百出的照片的怀疑,到对一场疑影重重的司法审判的质疑,甚至有舆论认为,要起诉审判华南虎案的司法机关,其立论之大胆、言辞之激烈,让人简直有些不敢相信。相比较社会、公众乃至政府付出的成本而言,掩盖或变相掩盖真相的努力是多么的愚蠢和得不偿失,已经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周正龙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华南虎案的幕后推手是什么?这并不难于弄清楚,只要有关部门真正想介入,是很容易的事情。公安机关经过调查,不是很快就查出了这是一张假虎照吗?问题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反而越描越黑,越是遮遮掩掩,公众就越发怀疑一切,使得真相更加迷离,政府公信更加流失。
让公众去讨论公共事件,天塌不下来。“华南虎照案”,具有多重价值。无论是从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还是法学,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极大价值的个案,这个案件,从头至尾,公众一直能够相对自由地讨论和追问,公民的热情和智慧,也因此得以激发。我们因此明白,当公共事件完全置身于公共的视野和话语射程之内的时候,隐瞒真相成本之高,应该会让隐瞒者隐隐作痛、深刻反思。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对当初的那个愚蠢决定而痛悔不迭。但是,能否痛定思痛、断然觉悟,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感谢“华南虎”,感谢“周正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追问真相的标本,使得我们追求真相的信心,得以加强,追问真相的热情得以延续。如果因为行政的或者其他的外部强制力量的介入,使得这个追问无法继续,那么,我不知道,公众的热情会转向何处。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将这种追问的张力给消除掉,而消除掉的唯一办法,就是真正、彻底地还原真相,吊诡的是,这恐怕是有关部门想做而又不敢去做的事情。所谓骑“虎”难下,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