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阅读周刊·文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孔子原来这么说
· 虚伪是文化人的一大病
· 老子还认得回家的路吗?
· 经典“四书”成清华必修
·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 大智若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子还认得回家的路吗?
  近日深圳梧桐山9亿元修建老子文化园的消息一经披露,即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和质疑,对此有关方面作了许多辩解,称梧桐山是道家36洞天之一,建老子文化园依据充足;又称“扰民”“敛财”等质疑均属多虑,建这文化园只为弘扬老子思想,云云。

  据查,道家所谓“10洞天”“36洞天”“72福地”等说法有好几种,但提及在广东境内的只有连山、罗浮山和清远山,并无梧桐山,即使某种说法中有“福地”“洞天”诸说,也是汉末、南北朝方才兴起的天师派道教的思想体系,算不到春秋时代的老子头上,所谓“老子文化”,所谓“弘扬老子思想”,所谓“确凿的历史依据”,不知从何说起。如果沾边就算,那么《西游记》里沿途仙山无数,难道“老子文化园”就可依此在唐玄奘经过的新疆、中亚、印度一路建下去?要知道玄奘可是千真万确在印度巴特那的那烂陀寺把《道德经》翻译成梵文,照梧桐山的逻辑,巴特那建“老子文化园”的历史依据岂不是更充分得多?

  老子崇尚虚、无,主张清净无为,反对大事铺张,因此春秋典籍中关于他本人的资料非常少,以至于他究竟姓李还是姓老,李耳和老聃是否同一个人,长期以来都莫衷一是。照他的哲学思想逻辑,对于道家到处修建不算铺张的老君庙,恐怕都是无可奈何且不以为然的,梧桐山的老子文化园耗资九亿,岂不是让他瞠目结舌?老子说过“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主张勤俭节约,道法自然,如今有关方面不但要耗巨资,兴土木,而且还要在号称“深圳市肺”的青山上动土,老子泉下有知,怕是要吹胡子瞪眼睛,狠狠批驳一番,这样一个大违老子思想原则的项目,居然堂皇名之曰“老子文化园”,真是莫大的讽刺了。

  尽管有关方面反复强调“不为敛财”,但9亿元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是取之于民,自然很不应该;倘如按有关方面所解释的取之于商,那么在商言商,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可能不求回报,即使不在门票等方面索求,也会在其他方面找补,而又有谁敢拍胸脯保证,他们所找补的,不是社会资源,不是公共财富?

  说起来这也不是老子头一遭碰上这种“拉郎配”的事儿了,早在多年前,河南鹿邑和安徽涡阳就为争夺“老子故里”比赛一般大兴土木,鹿邑的排场笔者未见识到,和它打擂台的涡阳,一个皖北贫困县,不惜工本,先后两期建成了占地259亩的全新天静宫,不但新“古迹”尘埃不染,甚至真正古迹“老庙”和据说是地道汉代古井的九龙井也整旧如新,竖起了高达5.5米重6000公斤,据说是全国最大的老子铜像,还要大兴土木,重修据说是老子出生地的“流星园”,甚至照传说应该远在函谷关、和涡阳八竿子打不着的关尹喜,也被“考据”出一座墓,郑重其事地予以纪念。说到底,花这么多钱,用这么多心思,争的还是政绩和利益,可结果又怎样?巨资兴建的天静宫游人寥寥,笔者去时,新修的山门附近居然还晒着农家的稻谷。涡阳的天静宫好歹是古迹翻新,“老子故里”也有迹可循,梧桐山平地拔起的“老子文化园”,又凭什么可以独享好命?

  如果照梧桐山的范例,36洞天、72福地,以及那些挨得上挨不上的地方都搞这么一个老子纪念园,老子别说“化三清”,就是化三千清,又如何认得回家的路?

  真的纪念老子思想应该如何做?老子自己在《道德经》说得再明白不过——“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对照一下,就该明白哪些事不该做,哪些钱不该花了。(来源:新京报 陶短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